專利布局策略與模式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15年3月30日
從圍棋用語來說,布局就是布石[1],指的是圍棋的開局走法。從時間軸來說,一局棋通常分為布局,中盤,官子三個階段。在布局階段,對局雙方各自搶佔棋盤上的空地,同時盡量阻止對方佔地,由此導入中盤戰鬥。
下圍棋要有對手,要有棋盤,而黑白棋子就是對弈雙方的工具。從企業競爭的觀點來說,對手就是你公司的競爭者。在《重新認識你的競爭者》一文中,我們討論了競爭情報與競爭者的概念。企業的競爭者包括自己(多數的人與企業都是被自己打敗的)、直接競爭者、上游供應商、下游買家、潛在競爭者、替代性產品、所屬產業之產業鏈各環節、相關產業之產業鏈各環節、外部大環境之PLEST等。
布局的棋盤就是要和對手決勝負的環境,其對應關係如表一所示。
表一、專利布局之競爭者與環境
競爭者(對手) |
環境(棋盤) |
昨日的自己 |
公司內部 |
現有競爭者 |
產業鏈的現在位置(以某一產品論) |
潛在競爭者 |
產業鏈的現在位置(以某一產品論) |
上游供應商與下游買家 |
整體產業鏈某環節(產品) |
替代性產品 |
某現有產業之產業鏈環節(產品)或新興產業之產業鏈環節(產品) |
產業價值鏈 |
整體產業(整個產業) |
外部大環境PLEST |
地球(各國政策、經濟、人口與新興技術等) |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 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5/03
專利布局就是和競爭者搶佔專利棋盤上的位置。專利布局策略(Strategy)與模式(Pattern)就是”和競爭者搶佔專利棋盤上的位置”的戰略與戰術。
在《再談專利布局》文章中,我們介紹了瑞典Chalmers大學工業管理與經濟學系Ove Granstrand教授所提出之六種專利布局模式,分別為:特定的阻絕與迴避設計(ad hoc blocking and inventing around)、策略型專利(strategic patent)、地毯式專利佈局(blanketing and flooding)、專利圍牆(fencing)、包繞式專利佈局(surrounding)、組合式專利佈局(combination)。
基本上,這六種都是指競爭者可以定義清楚的布局模式。需要說明,在這些模式中,一件專利就是一個棋盤中的黑子或白子。至於這些棋子如何來或是後續如何運用在商業策略中,可見圖一示意圖。
圖一、專利、技術與商業布局與策略整合運用
首先。不論是專利、技術與商業策略等手段的運用都是與企業的價值有關。企業存在就是要能賺錢及要能永續發展。商業布局如此,專利布局與技術布局都是如此。
其次,專利布局包括自己去申請專利或是從他方取得的專利。例如購買獨立發明人專利或是從高等院校取得核心技術。若是自己的專利,也可以是自己進行技術開發,開發後去申請專利。也可以是付錢委託他方進行技術開發,並自己去申請專利。或是,和其他單位共同開發,並自行或共同申請專利。
第三,專利運用在商業領域就是將專利當成一手段,來達成商業上的目的。也可以理解成專利運用的方法。一般來說,包括將該專利運用到自己要販賣的產品上(多數屬於這一類)。其他的運用包括新創事業、作價投資、專利授權、技術移轉、買賣讓與、侵權訴訟、技術標準與專利聯盟等。
瞭解了上述專利、技術與商業布局與策略整合運用後,兩有個關鍵情報需要在企業擬定自己的專利布局策略前完成。包括調查特定產業生態系統中各環節(包括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學校與個人等)之的上述專利、技術與商業布局(較為宏觀之資訊)。
另外,也要針對最重要的競爭者或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深入其專利、技術與商業布局。最好,是連該企業的整體戰略、執行與管制細節,都能掌握。實務上,至少也應包括《開放式創新與平衡計分卡》之四大戰略主軸,及包含:1.人力資本、2.資訊資本、3.組織資本等,也就是從二十六個小構面,見《智慧資源規劃也是大數據前置作業》討論。(1196字;圖1)
參考資料:
本網站相關連結: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