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文章論述之前,先推薦周延鵬律師的新書「虎與狐的智慧力-智慧資源規劃九把金鑰」(天下文化出版社,2006年3月)。該書中,周律師以累積多年之產業實務經驗,提出智慧資源規劃(intelligence Resources Planning)概念,並論述企業或是法人單位如何建立具智慧資源規劃之企業文化、制度與資訊系統,進而產生具價值之優質智慧資源與財產。此外,無形資產能否得以轉化為有形財產議題牽涉到其運用機制,因此對應的智慧資源行銷、商品化、產業化、作價入股、授權、侵權訴訟等也是書中重要主軸。本系列文章我們討論書中部分概念,並將該書與先前專欄文章連結。本文首先論述進行專利佈局所需具有的商品化與產業化概念。
商品化與產業化
根據Wikipedia的說明[1],所謂的商業(commerce)即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所進行的有價物件交易活動,其中物件種類包括一般貨物、服務、資訊與金錢等。而商品化(commercialization)即是將對應物件轉換成產品、服務或是活動並且運用於商業行為的過程。對應於商業,所謂的產業(industry)[2]即是一群特定運作模式下的事業體之結合,該群事業體以特定機制協力合作、創造及分享利潤,並以滿足末端消費者為最終目的。例如常見的音樂產業(music industry)與汽車產業(automobile industry)等,即是以滿足末端消費者在”樂”與”行”等生活需求上所形成的企業體集合(包括產業鏈的整體環節)。基於此,產業化(industrialization)即是結合眾多商品、服務、企業與營運模式等,滿足末端使用特定需求的一種過程。需要強調,不論是商品化與產業化均僅是一個過程,因此需要搭配一客體方能存在,例如常見的”技術商品化”或”技術產業化”,即是將”特定技術群””轉換成商品”或”形成一產業”的過程。
專利佈局
所謂的專利佈局即是專利權的部署與配置。部署與配置的種類包括技術類別、空間類別與時間類別等。空間類別與專利屬地主義相關,即是相關專利需要在哪些國家佈局之討論。時間佈局與專利的生命週期有關,不同專利類型有不同壽命,而該專利對應的實體世界商品也有生命週期,因此何時申請與該不該持續維護均與專利時間佈局相關。最後,專利技術佈局乃是以”技術創新”(technology innovation)為核心的專利權佈局,由於專利權部署與實體世界技術或服務具陰陽與互為表裡關係,因此若專利權無法建構在實體世界的運作與營收上,將無法產生真正價值。換句話說,專利技術佈局需先瞭解企業在實體世界的技術、商品、服務、營運模式與產業模式等。基於此,「商品化、產業化與專利佈局思考」為探討一企業欲將技術商品化與或是產業化所需的專利權佈局思考議題。
技術商品化、產業化與專利佈局
根據前面說明與相關文章介紹[3],技術產業化的規模與複雜度遠大於技術商品化,而其中所需探討主軸也有極大差異。例如一個企業是非常難主導技術產業化的方向,原因無他,因為產業化所需考慮範圍與流程太大,包括產業上、中、下游不同企業的營運模式與為數眾多的技術種類(當然專利數目亦然),因此技術產業化之策略多屬於一國之產業政策或是產業策略研究方向。進一步來說,多數企業所討論的技術與專利問題也多屬於技術商品化範疇,因為其佈局方式相對單純,並且可操作性也較高。
最後,技術商品化與技術產業化的專利佈局需要整合不同領域知識,建議讀者可先參考相關資訊,包括【價值鏈、價值系統、產業鏈與微笑曲線】、【BCG矩陣的時間因子與產品生命週期曲線】、【BCG矩陣與產品佈局思考】、【SWOT、PEST與五力分析】、【大環境、小環境與科學算命】等,我們下回繼續討論此議題。(1434字)
參考資料: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mercialization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dustry
3. 產業化的研發與智財經營, 周延鵬, 工商時報D3版(2006年4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