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再談專利布局

瀏覽次數:816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08年3月1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專利布局(或稱專利佈局)是一個會讓人眼睛一亮的用語。原因在於初次聽到此名詞的人會感覺,原來專利不僅僅只是研發結果的產物,更可以在如何取得與運用專利上有所謂的”策略性”或是”腦力加值”,亦即技術加值二次方(加值^2)。增加價值原本就是大家喜歡的,如果能夠增加價值兩次,那麼不論是技術價值含量,或是該技術所豎立門檻均能拉大與競爭者的差距。

圖一、Ove Granstrand 專利布局模式

圖二、專利取得與專利布局

 

表一、專利組合型態

態樣

成分

組成

說明

專利權

專利A

技術標的

內容

所對應的技術種類,或是對應於產業、商品、技術或服務等的對應關係。

範圍

該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與廣度

標的組合

不同申請專利範圍之組合,分割案、連續案與部分連續案之應用

區域(空間)

地域與屬地主義

期間(時間)

壽命與生命週期

家族(組合)

技術標的與區域的排列組合

專利B

專利組合

組合型態

專利組合型態或是群聚形式,對應於實際產業結構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 2008/03

專利布局是一個具有目的性的專利組合過程。關於專利組合(Patent Portfolio)我們先前也多次討論,一般而論,專利組合型態可歸納成表一,其中可以技術標的組合、空間組合、時間組合、申請模式組合與不同技術領域之組合。如果硬要區別專利組合與專利布局,可以解釋成專利布局比專利組合多了策略性與目的性,亦即專利組合比較像”一群專利之集合”,而專利布局為一群有”目的性專利的集合”。

基於此,有哪些布局招數可用或是又該如何布局,便成為企業(例如Intel、Microsoft、TI、Philips等)善用專利之獨門絕活(Know-How),因此在一般公開文獻是少有討論。此外,由於專利布局研究需要結合專利、技術、商業、行銷、營運與競爭策略等不同知識領域,因此學者相關研究成果(例如MBA或EMBA教案)也不如企業經營策略或商業模式上豐富(有系統整理與研究專利布局是重要的)。

談到學界進行之專利布局研究,瑞典Chalmers大學工業管理與經濟學系Ove Granstrand教授,所撰寫的“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 Towards Intellectual Capitalism.”便是經常受到引用的一本書[1]。Ove Granstrand列舉6種專利布局模式,如圖一所示[2],包括:

  1. 特定的阻絕與迴避設計(ad hoc blocking and inventing around)
  2. 策略型專利(strategic patent)
  3. 地毯式專利佈局(blanketing and flooding)
  4. 專利圍牆(fencing)
  5. 包繞式專利佈局(surrounding)
  6. 組合式專利佈局(combination)

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原文[3],或是洪永杰的整理,如文末參考文獻[2]。需要說明,上述專利布局模式其實僅是技術布局或是技術道路規劃(Technology Roadmapping)規劃方法,並且也僅止於如何利用專利(加上技術規劃與迴避設計)來進行技術空間建構(Technology Space),尚未牽涉到商業領域(Industrial Space)或是法律領域(Legal Space)之整合運用。

既然Ove Granstrand所討論不是恰當的專利布局模式,那麼該如何進行專利布局呢?筆者認為,釐清專利布局目的是第一步、擬定短中期目標為第二步、其次依序擬定策略、評估可用資源、建立行動方案、設立績效考核指標、執行、評估與回饋修正。換言之,用於進行策略規劃或策略地圖製作之工具,即是專利布局的步驟與方法,不同點在於此策略規劃以專利為核心或以智慧財產為核心。需要說明,在進行專利布局前的專利調查工作,是專利布局之基本功。

基於此,釐清專利布局與目標設定即是專利布局核心。而對應觀念即是周延鵬律師在兩本著作中已經多次討論[4][5],也是專利價值實踐方法,包括專利的實施(商品化、產業化)與交換(授權,買賣、入股與訴訟等)等。換言之,若將專利布局與目的結合,即可清楚表徵其內涵,例如用於商品化之專利布局、用於產業化之專利布局、用於授權之專利布局與用於新創企業之專利布局等。

最後,由於企業或研究機構資源有限,如何擴大資源使用開發前瞻技術,布局核心專利為一關鍵議題,因此有效結合專利取得策略與專利布局(如圖二所示),方是專利積極運用的全貌。 (1203字;圖2)

[更正]本文所提及洪永杰整理,如文末參考文獻[2],應修正為:
王世仁、王世堯,智慧財產權剖析:論生物科技專利策略與實務,民92,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

  1. http://129.16.27.14/dept/ime/staff/Ovgr.htm
  2. http://designer.mech.yzu.edu.tw/article/articles/design/file/(2005-05-31)%20微型可攜式燃料電池應用專利探勘與創新設計系統之建構.pdf
  3. http://www.amazon.com/Economics-Management-Intellectual-Property/dp/184064463X/ref=sr_1_3?ie=UTF8&s=books&qid=1202895248&sr=1-3
  4. 周延鵬,《一堂課2000億:智慧財產的戰略及戰術》,工商財經數位,2006年11月。
  5. 周延鵬,《虎與狐的智慧力-智慧資源規劃九把金鑰》,天下文化出版社,2006 年3月。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