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商品化、產業化與專利佈局思考(三)

瀏覽次數:3077|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Amber 發表於 2006年5月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產業與企業整體環節考量

前文我們討論專利或是智慧財產權佈局概念,並區分不同層次的佈局或組合,包括權利範圍的組合、地域性的組合、不同專利的組合與不同態樣智慧財產的組合等。

除了專利佈局外,周延鵬律師在書中多次強調,智慧財產實務應用上並不會出現所謂的「智權決勝」,因為智權佈局如果脫離實際產業運作事實,那麼價值便不存在。換言之,無形資產的展現最後仍要落到實體產業與商品的運作,才能彰顯價值與發揮效用,而這種從無形財產報實際產業的轉化過程即為文【商品化、產業化與專利佈局思考(一)】所討論的商品化與產業化議題。

既然智慧財產轉化的最終目的(標的)是商品與產業,若不瞭解商品與產業的結構,則遑論如何轉換與如何與實體世界配合。

先前文章已經討論過部分概念,建議讀者再次瀏覽,包括【波特五力分析與專利情報收集】、【波特五力分析的合作觀點】、【大環境、小環境與科學算命】、【SWOT、PEST與五力分析】、【BCG矩陣與產品佈局思考】、【BCG矩陣的時間因子與產品生命週期曲線】、【價值鏈、價值系統、產業鏈與微笑曲線】與【印刷電路版產業與專利分析】等。

虎與狐智慧力[1]一書頁359圖10-3中也討論科技研發過程與成果轉換的過程,其中相關名詞包括產值結構、營收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組合)、產業上中下游。此外,書中其他不同章節也討論產業與商品相關主題,包括產業鏈、價值鏈與供應鏈等。本文在前述文章與概念基礎上,重新彙整相關主題如表一所示,進一步說明如下。

產業結構:所謂的產業結構(亦稱為產業鏈)即是組成該產業的上中下游關係(如果硬要區分產業結構與產業鏈關係,可以將產業結構當成是整理的產業狀況,而產業鏈則是強調不同產業環節的上下游關係)。例如文【印刷電路版產業與專利分析】圖三即是印刷電路版產業鏈;文【韓國三大背光模組廠(Taesan LCD、Wooyoung 與 Kumho Electric)專利調查】圖一即是TFT LCD產業結構;文【由廠商案例分析,看手機按鍵產業發展趨勢】圖一即是手機按鍵產業鏈。上述產業結構通常指的是生產與製造環節的產業結構,如果要進一步延伸到末端消費者,則需要進一步加入通路、維修與品牌等,如【Wal-Mart 、新經銷模式與鴻海通路布局】圖一之微笑曲線佈局。

此外,產業結構中不同產業環節的營收結合(許多公司加總)即是所謂的產值結構。最後產業鏈中各環節之間的關係可以看成是產業上下游供應鏈(supply chain)的處理範圍[2]。

產品結構:產品結構可以有兩個觀點,其一為站在企業不同產品線中的產品組合。另一為為站在整體產業鏈中不同樣式產品的細部產業結構,例如TFT LCD的產業結構即可區分為不同尺寸的產品線,或是行動通訊產業也可分為2G、2.5G與3G等。若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產品結構即是該企業的產品組合,可以是如同技術道路圖般的產品道路圖(product roadmap),亦即不同時間不同領域的企業產品佈局,此外,產品結構也可以是【BCG矩陣與產品佈局思考】中的產品佈局關係,亦即不同產品對應於整體競爭環節的佔有率。然而不論是哪一種觀點,最終的標的均是一個商品,並且會隨著企業營運模式的不同,所討論的商品將有所不同,例如手機按鍵是所謂的B2B商品,而整台液晶電視對消費者即是B2C商品。最後,一般所討論的商品化(commercialization)議題通常對應到的是產品結構。

營收結構:營收結構通常指一個企業的營收來源與分佈,例如【正崴精密啟示錄】表一即是討論正崴精密不同產品線對該公司的營收貢獻度,而該資訊通常可由企業年報獲得。此外,如果以企業角度來看,某一類的營收下(例如正崴精密的線纜連接器),將會包括不同的產品線,因此企業營收結構與企業產品結構相關,當然與該產品的毛利亦相關(需要強調,企業該產品的毛利通常也與該產品位於該產業的整體毛利相關)。

價值鏈:價值鏈即是一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亦即內部流程的價值展現),屬於企業考慮內部價值創造的活動。一般而言,價值鏈的目的是檢視企業內的所有主要活動(Primary Activities)與支援活動(Support Activities),並希望藉由成本優勢(Cost advantage)與差異化(Differentiation)將企業價值提升到最大。

因此,一企業在一價值系統(通常是指一產業鏈)中的競爭優勢越高,其所佔據的價值環節也越高,亦即其所能享有的毛利也較高。價值鏈通常是以一個完整公司為考量,但是實際應用上也可直接考慮一企業的不同產品線。因此,如果初步對比價值鏈和營收結構所討論的內容,營收結構就是討論該產品的總收入與組成,而價值鏈考量的是該產品的毛利,如表一所示。

技術結構:比產品更細一層的組成為技術,因此技術結構即是討論組成此產品所需技術的細項,通常所對應到的即是專利所保護的技術本身。

上面重複說明不同層級的產業、企業與產品觀點之相關用語目的只有一個,即進行任何無形財產佈局時,均需要在表一中實體世界與產業結構中找到對應標的。

舉例來說,開發特定技術之前,就需要知道此技術將申請的專利將運用到的產業為何?其產業結構為何?產業上中下游包括哪些廠商,這些廠商的商業模式為何?其價值又為何。此外,如果希望將一專利授權給某一特定廠商,則需要瞭解該廠商的產品結構為何?營收結構為何?產品組合為何?對應產品的技術來源與技術組合為何?該廠商在此系統中的價值環節又為何等。

總而言之,上述議題都是在運用一個專利或是運用相關智慧財產權時所需要時時放在心上的,不然所進行的智慧財產權分析或佈局仍將脫離現實,而顯得不切實際。(2263 字)
 

 

參考資料:

  • 虎與狐的智慧力-智慧資源規劃九把金鑰, 周延鵬, 天下文化出版社, 2006年3月.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pply_chain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