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知識地圖與知識導覽地圖

瀏覽次數:284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08年4月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專利知識地圖

知識地圖包括知識與地圖兩部分[1][2]。知識(Knowledge)是加值過的資料(Data)與資訊(Information),地圖是知識內容的視覺化與圖表化呈現模式。換言之,知識地圖(Knowledge Map)即是有價值資訊的圖表化呈現結果。

在幾年前開始重視知識經濟年代,各政府公部門與大型企業強調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與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知識地圖的建置曾經蔚為風尚。各組織莫不爭相在企業內部平台與網路架構下,積極導入知識管理系統(KMS)。然而,也不過幾年時間,大家赫然發現,知識管理是一件耗費資源並且不易執行的工作,特別是外在環境迅速變化,與內部人員異動頻繁的今日社會。

雖然,知識地圖與知識管理不易看到立即績效,但是進行知識地圖製作還是一件非常重要工作,特別是知識氾濫年代。知識地圖具有索引(Index)與導覽(Navigation)功能,在今日強調深度學習(包含跨領域學習)的社會環境中,有效與實用的知識地圖,將成為知識導引者角色,而後續從知識轉換成智慧(Intelligence),甚至用於決策更需以知識地圖為基礎。

關於知識地圖建置流程、知識地圖類型與企業運用等可進一步參考文獻[1][2]。需要強調,知識地圖製作仍為一方法學或通用名稱,若要發揮價值需進一步聚焦與限縮範圍。例如企業競爭知識地圖、專利知識地圖、個人知識地圖、國家競爭力知識地圖等。此外,知識地圖的使用也需具有目的性,也就是更具末端使用知識者重新包裝,依據使用者邏輯重新整理。

以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為例[3],我們整理專利知識地圖如一所示,其中主分類包括專利取得、專利運用與專利案例剖析,次分類,包括專利基本概念、專利檢索、專利地圖製作、企業競爭分析、授權與訴訟、國家分析、與企業分析等。需要說明,次分類後網址連結可當成獲取該知識之索引。

有了知識地圖(Knowledge Map)後,下一步即是根據使用者(需求者)整理與傳遞相關知識,可稱為知識導覽地圖(Knowledge Mapping)。知識導覽地圖為一動態與需求導向的地圖規劃,與靜態之知識地圖比較,如表二所示。一般而言,知識地圖為一大範圍導覽,提供全貌與整體架構,而知識導覽地圖為一路經規劃(Knowledge Path Planning),提供需求者一最佳與最有效之知識獲取途徑。如果以餐點論,知識地圖提供歐式自助餐,吃Buffet的顧客可以一次吃多道美食,而知識導覽地圖如同法式料理,廚師可根據顧客口味量身打造。吃自助餐與吃精緻料理價格是不同的,當然滿足(顧客滿意度)也不同。

最後,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快速取得與運用當然是重要的,如何加值與客製化將知識成為知識地圖與知識導覽地圖製作是一個重要議題。以資訊提供者觀點論,提供一大範圍與完整知識地圖是第一步,在此基礎上,提供加值知識導覽地圖即是其獲利營運模式之精髓。(1421字;表2)

表一、專利知識地圖(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產業資訊室)

主分類

次分類

網址連結

專利取得

專利基本

專利檢索

專利地圖製作

專利運用

企業競爭分析

授權與訴訟

專利案例剖析

國家分析

企業分析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產業資訊室,2008/03.

 

表二、知識地圖與知識導覽地圖比較

比較

知識地圖
(Knowledge Map)

知識導覽地圖
(Knowledge Mapping)

時間

靜態

動態

目的性

一般性

具目的性

對象

一般使用者

特需需求者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產業資訊室,2008/03.

參考資料: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