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後疫情時代智慧觀光與旅運趨勢

瀏覽次數:3593|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Tony Hsu 發表於 2022年6月6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
後疫情時代智慧觀光與旅運趨勢

「智慧觀光」一詞就如同智慧城市、交通、教育、產業、醫療的概念,透過資通訊創新技術導入而使整體作業模式發生重大變化,「智慧觀光」也因為資通訊技術的不斷革新,進而加速了訊息在蒐集、傳遞與處理的速度與,並開展成新的觀光旅遊生態系統。
 
眾所周知,旅遊的整體體驗才是旅遊產業的本質,這也關係到顧客是否有會再次消費的意願,而科技所扮演的角色,就不應只是提供路線以及更新景點的商店等等資訊,更重要的是要改善增進大眾的旅遊體驗。學者Balandin and Laizane (2013)認為智慧觀光解決方案應該包含著旅行前階段的訊息提供以及路線規劃、旅行中階段的景點資訊以及產品需求跟道路指引、還有旅行後的共享反饋機制,提供給後續使用者參考的依據。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和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其在旅遊業中的便利和影響,人工智慧經過深度學習訓練,可以持續糾正錯誤和提供選項的可行性,並在幾秒鐘內提供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彼此的相關性。所以人工智慧可協助旅遊業處理和分析數據以為旅行者提供個性化和量身定制的服務,簡化旅行者預訂行程的程序,增強了旅行者的旅行友好體驗。
 
我國因應5G時代來臨,交通部近年以五大策略推動國內智慧運輸發展,包含「5G交通數據資料服務」、「交通核心路網數位基礎建置」、「智慧交通行動服務生活環境」、「營造永續與幸福運輸服務」及「與世界同步的新交通科技發展應用」,逐步建構出以民眾交通出行旅遊需求為出發點的智慧運輸整合服務平臺,未來更 冀望透過創新應用與行銷,吸引更多的遊客體驗與觀光消費,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我國發展智慧觀光旅運的應用服務如下:
  1. 智慧停車服務:整合物聯網應用平臺,協助民眾導航前往停車,亦可整合第三方支付工具,提供民眾線上缴納停車費服務,亦可減少停車管理業者人工開立停車繳費單的時間與經費成本;
  2. 票務系統整合服務:整合客運票價資訊及訂票資料庫,發展聯合售票平臺,以整合客運智慧票證、直接查詢等功能;
  3. 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服務:藉由AR提供旅客於大型車站之精準定位導引服務,亦可整合車站、觀光景點周邊商圈及站內店家,提供AR/VR遊戲、影音、互動導購等服務;
  4. 智慧綠能觀光服務:在政府機關、遊客中心、旅館等區域設置電動車充電站設備,並於互動多媒體資訊站(KIOSK)以電子化方式宣傳且支援多國語言,提供各區域景點及春夏秋冬活動資訊,增進旅客至該景點旅遊之意願。
此外,2019年交通部與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透過空拍機上搭載的360度鏡頭,配合人工智慧技術學習取景視角技巧,結合齊柏林導演生前拍攝的影片,提供民眾從空中鳥瞰西濱公路及週邊美景的體驗,打造臺灣智慧觀光虛實整合旅遊環境。2020年更與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建立智慧觀光虛實整合平臺,以最先進人工智慧理解空間建立虛實整合旅遊體驗,如日月潭、阿里山,以及媽祖遶境活動等,讓遊客能夠透過該平臺,以第一人稱視角,經由網路慢遊臺灣。
 
政府在促進旅遊業升級中需扮演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其戰略規劃必須與行業業務相結合,所投入的資源必須轉化為產業升級和經營績效;通過共享旅遊大數據的方式,各級中小企業或學校等研發部門也可以參與增值應用,進而促進創新型旅遊智能服務的發展,改善旅遊的互動性,為旅客提供深度和綜合的觀光經驗。(1300字;圖1)

 
參考資料:
e-Tourism: The Role of ICT in Tourism Industry. PROCEEDING OF THE 13TH CONFERENCE OF FRUCT ASSOCIATION,2013
OECD Tourism Trends and Policies 2014. OECD,2014
Tourism resilience committee stresses need for “smart tourism”. UNWTO,2009/1/29
如何運用智慧科技概念創造「後疫」時代之旅遊。中原體育學報,2020/12/1
臺灣智慧觀光(旅運)應用服務發展介紹。交通部,2022/3/24
 
 
相關文章:
1. 亞洲國家發展智慧觀光策略啟示
2. 德國鐵道系統的革命邁向數位化的未來
3. 軟銀又加碼優步,鎖定運輸服務市場
4. 中東與北非成為未來數十年在科技運輸領域投資新亮點
5. 
首爾市打造智慧城市 結合新創企業物聯網技術
6. 交通運輸業變革六大科技趨勢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