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時代,包括工業4.0時代、工業物聯網時代與能源物聯網時代,已經變成企業如何轉型的最為關鍵課題。對於企業而言,企業轉型除了是文化的調整、觀念與心態的改變,也有包括管理方法的調整。因此,我們需要逐一檢視過去舊的管理手法,並且以新的管理手法(或是一半新一半舊)來讓企業調整方向。
看看(學學)那些將問題本質思考較為深刻的專家言論,對於我們,思考(想想)自己的變革腳步也是有幫助的。
參考資料[1]是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及參謀長(策略長)曾鳴為《重新定義公司:谷歌是如何運營的(How Google Works)》一書寫的序言。曾鳴提到第四次革命之”創意革命”(creative revolution)浪潮下,未來是屬於”創意菁英”的。面對創意菁英時代,他們需要的不再是激勵而是賦能。而賦能的原則如何體現呢?曾鳴的藥方,包括:第一,激勵偏向的是事成之後的利益分享;第二,賦能比激勵更依賴文化與第三,激勵聚焦在個人[1]。
參考資料[2]是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瑞敏,在2015年8月20日於山東省“互聯網+製造”會議上所進行之《海爾的轉型——從製造產品的企業轉型為孵化創客的平臺》的演講全文。張瑞敏指出,面對未來新浪潮,企業、顧客、員工都將被顛覆。海爾將互聯網+製造具體化,叫做互聯工廠。而互聯工廠不是一個工廠的轉型,而是一個生態系統,整個企業全系統全流程都要進行顛覆。
張瑞敏指出,海爾的轉型採用三個顛覆,分別為對企業的顛覆,對顧客概念的顛覆,對員工的顛覆。在對企業的顛覆上,海爾目的是打破科層制,並成為一水平或扁平組織;對顧客概念顛覆上,要將顧客顛覆成用戶;在對員工顛覆上,要把員工要變成創客。三個顛覆的成果分別為企業平台化、用戶個性化、員工創客化[2]。
不論工業時代、互聯網時代或是工業4.0時代,我認為策略地圖與平衡計分卡架構還是適用的。圖一為工業4.0時代之策略地圖定位,分別是在中長程願景、目標與策略上,擬定策略地圖(Strategy Map)與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並以此連接短期(例如年度與季度)目標與行動方案。
圖一、工業4.0時代之策略地圖定位
圖二、工業4.0時代之策略地圖架構
關於企業存在的目的,我們還是需要回歸到最基本的思想。經營企業的目的短期就是要能生存,要能賺錢。賺錢與生存的目的是為了對社會提供價值,要納稅要提升就業。再長遠一目的是要對整個人類有所貢獻。為了達成上述短期與中長期目的,企業就是要能創造與保有客戶。
創造與保有客戶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不論是提供產品或服務,其目的都是為了創造客戶。創造客戶包括提供現有客戶其物超所值的價值感,解決其未滿足的需求。創造客戶也包括創造新產品與新服務,來提供給未來的新客戶,特別是新世代的客戶。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曾寫道:「企業只有兩種功能:創新與行銷。」只有創新與行銷才能創造與保有客戶價值,並產生結果,除了創新與行銷外其餘都是成本。創新與行銷是手段,是實現”創造與保有客戶”的有意義手段,其餘都不是關鍵。換句話說,企業需要掌握的重要流程就是與創新及行銷有關的流程,其餘都非關鍵。
行銷是需要從顧客構面著手,而創新則從流程構面而來。學習與成長構面(包括內部學習與成長資源及外部學習與成長資源)要能支持創新的流程構面,也要能支持行銷的顧客構面。至於財務構面,則是滿足創造與保有顧客的結果,也是企業生存的保證。
在工業4.0新時代,外部流程構面是重要的。
以海爾開放創新平台為例,包括海爾HOPE開放創新平台(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 HOPE)扮演點子工廠之需求分析、”海創匯”眾籌資金平台扮演資金取得、”海立方”創業孵化平台扮演新創小微企業的育成、”眾創匯”扮演用戶交互定製平台、”海達源”扮演模組供應商資源平台等。
再以研華IMAX創新平台為例, I(Incubation)是指內部育成、M(Merger)是購併、A(Alliance)是外部策略結盟、X(X Product)則是透過產學合作,進行未知、高未來性的早期創新產品研發。亦即除了I(Incubation)是指內部育成外,其餘之M(Merger)購併、A(Alliance)策略結盟、X(X Product)產學合作都是開放創模式之展現。
在互聯網思維與開放式創新模式下,外部資源(包括:用戶網絡,粉絲流量,外部人才網絡,合作夥伴網絡,供應商網絡…等)與外部流程(包括:用戶參與,協力合作,資料加值…等)的比重將逐漸提升。
數據經濟時代,對於數據的取得與運用甚為關鍵,企業應掌握未來競爭的核心在於數據,並且建立起以服務為核心的經營模式(Service-oriented business model),來獲取數據。數據活化構面(Data Valorization Perspective)有兩個重點,其一為數據的擷取(Data capturing),另一為數據的使用(Data usage)。此外,數據應涵蓋不同類型的數據,包括由”人”取得或由”機器人”(smart machine)取得等。
面向工業4.0新時代,台灣企業應積極以新方法與新思維,建立工業4.0時代的價值體系、文化體系、觀念體系與管理體系,不然將被淹沒在工業4.0時代浪潮之中。(1492字;圖2)
參考資料:
本網站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