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鴻海集團MIH電動車有機會彎道超車嗎?

瀏覽次數:19851|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表於 2021年3月1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鴻海集團MIH電動車有機會彎道超車嗎?
 
 
電動車產業已成為全球熱門關鍵字,但汽車產業是很複雜的產業,科技業想跨入造車,正如鴻海正在建立一條電動車供應鏈,有機會成功嗎?
 
未來電動車產業的競賽,與現在的資通訊產業將有很大的不同。由於,汽車又大又重,勢必要分散至各地生產,就近供應市場需求是汽車產業必然的發展方向。所以,鴻海要到北美投資電動車產線,就近服務客戶,也就是北美、歐洲或日本等接近市場的地方。當然,中國市場還是鴻海MIH要發展的重點,例如鴻海可和浙江吉利汽車及出身中國大陸的法拉第未來合作。
 
電動車產業的型態,會讓製造基地不再集中在中國,至於台灣仍扮演研發及投資吃重的角色。
 
鴻海MIH電動車開放平台
 
鴻海正在建立一條電動車供應鏈,推出MIH電動車軟硬體和關鍵零組件平台生態系,採取開放共享,希望成為電動車界的安卓系統。鴻海MIH電動車平台夥伴已經達到1,065家,其中有三成是全球廠商,接近200家新夥伴背景與網際網路(Internet)有關。合作夥伴中,傳統車輛產業占67%、資通訊產業占13%、網路軟體產業10%、其他類10%。MIH聯盟規劃,將自2021年7月從鴻海集團獨立出來,朝B2B走平台,車廠變成平台的客戶。
 
首款開發者工具平台「EV Kit」將於2021年1月發佈,將提供MIH聯盟系統開發者線控驅動(Drive-by-wire)車端平台,開放車端通訊資訊(CAN通訊協議)讓開發者可在自動駕駛、智慧座艙與動力系統上進行開發。
MIH平台準備好其中80%的軟體,其他20%可依據客戶需求進行選擇。

至於,測試檢驗標準與法規認證服務方面,MIH聯盟將與台灣檢驗科技(SGS CCS)、德國萊因(TUV Rheinland)合作制定共同規範,並規畫相關教育訓練及認證服務,以確保各零件及系統開發者達到國際級車用標準,包括取得功能安全流程認證等。

同時,鴻海與裕隆合作合資成立鴻華公司,未來若有產品推出,裕隆很有機會爭取代工。
 
鴻海轉型電動車的關鍵鐵三角
 
找對合作夥伴,也是成就一件事的關鍵。根據先探投資週刊報導,鴻海造車夢想主要來自關鍵鐵三角。
  • 鄭顯聰擔任MIH聯盟執行長;在汽車產業已有四十年經驗,曾任職福特、飛雅特,也是蔚來汽車(NIO)的聯合創辦人。他加入鴻海,專責MIH聯盟規劃,並將掌管硬體部門及平台的規格定義,以其在汽車產業經驗跨足傳統與未來,以補足鴻海跨足汽車硬體製造經驗不足的疑慮。他深知汽車供應鏈的眉角,就建議郭董,要先從零組件開始做,於是鴻海2005年併購做汽車線束的安泰電業這一著棋。
  • 魏國章主導MIH的軟體平台:他過去曾是賈伯斯創辦的NeXT Computer中唯一的華人核心軟體成員,在蘋果收購NeXT之後,進入蘋果開發出iOS和Mac OS X作業系統。
  •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以電子工程背景出身,搭配鄭顯聰、魏國章兩位軟硬體大將,形成鴻海推進電動車事業轉型的關鍵鐵三角。
鴻海日前宣布和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將透過「Project PEAR」專案,預計於2023年第四季正式量產一台電動車。這台車從概念到量產預計只要花24個月的時程,比傳統造車需要四~五年的時間減少一半以上,並預計未來每年將量產25萬輛。目前,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FCA)也與鴻海合作。
 
汽車產業面對電動車創新形成四大陣營
 
第一大陣營,傳統汽車品牌廠,包括BMW、福特、通用汽車、大眾汽車(Volkswagen)等百年企業,優勢在於雄厚祖產與品牌實力,但決策速度與靈活度受限。
 
第二大陣營,造車新創企業,包括特斯拉、Lucid、蔚來汽車、Canoo、Rivian、Fisker等公司,優勢在於沒有包袱、行動快速。近年,在資本市場取得資金,開始自建工廠,獨尊自家技術恐將步上傳統車企的後塵,以及建立護城河後,難以跟別人合作。
 
第三大陣營,科技大廠跨入造車,像是Google、蘋果、亞馬遜與微軟等科技公司,最大的特色是科技定義造車、扁平整合,強調科技鏈結商業服務。

第四大陣營,電子零組件及系統整合平台,就像是鴻海MIH軟硬體及零件平台,優勢在於開放式,扁平整合,強調合作與資訊透明,缺點是商業模式容易被複製。
 
從最近全球車用晶片大缺料來看,現在的汽車供應鏈的垂直分工模式有所侷限。未來MIH聯盟匯集各種電子零件平台很有機會,成員應該要齊心協力,建立具備高度開放性格的隊伍,讓所有人都能分享到利潤,而非集中在少數廠商身上。

砸百億衝刺電動車 目標市占率10%
 
鴻海切入電動車,從提出「3+3」發展策略,就是「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產業列為新的營運項目,加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這三項新技術領域。每年「3+3」發展策略的投資金額約100億元,目前大部分都投資在電動車領域。例如:2020年鴻海在電動車的投資超過70億元,今年(2021)相關投資可能超過百億元。
 
對外傳鴻海將與蘋果造車的傳言,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強調相關消息「純屬謠言」,但鴻海集團衝刺電動車發展決心不變。今年(2021)投入電動車的支出可能超過百億元,明年有望再增加三成,並在今年七月前決定生產地點在墨西哥或美國威州。
 
劉揚偉訂下製造電動車的目標是達到10%的市占率,且富士康能夠在2024年之前,生產固態電池。鴻海集團正與多家美國電動車公司洽談,但迄未達成協議。鴻海集團正致力於與飛雅特─克萊斯勒達成合資協議。 
 
MIH仍需面對成本挑戰
 
鴻海MIH這類型電子零組件平台開放模式,雖然過去並不常見,但是可以複製的,因為是開放就容易複製。所以,MIH還是須找出市場區隔及優化成本,否則仍須面對最大挑戰可能是特斯拉已形成電動車供應鏈,及傳統汽車品牌大廠供應鏈轉型升級後的挑戰。
 
例如:特斯拉的電池採購價格比其他同業低得多,生產 EV 電池組的成本領先整個產業。根據Cairn ERA 估計,特斯拉的電池組平均成本為 187 元,而 GM 電池組成本為 207 元,汽車業的平均成本為 246 元。
 
MIH平台最重要掌握出海口
 
外資指出,鴻海電動車市占到2025年可望達到1成,鴻海在電動車市場將以B2B營運為主,鴻海的MIH平台有兩個顯著的優勢,包括動態集成(用於NVH、操縱、行駛和駕駛性能)和結構增強安全性,剛性和強度。最重要的是,MIH有助於鴻海增加結構零件和內部零件的附加價值。鴻海計畫在2021年10月推出其首款基於MIH的電動巴士(E-bus)。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先前指出,鴻海要帶大家打天下,平台不能只是制定規範,最重要的是掌握出海口,鴻海集團一開始就布局電動車出海口,包括Fisker、拜騰,也包括跟飛雅特集團合作等。最近傳出,鴻海正與越南車廠VinFast初步協商電動車合作事宜,鴻海提議併購VinFast的電動車產線,但VinFast則傾向以合夥代替出售。VinFast位於北越海防市的電動車製造廠則將於今年(2021) 12月開始對越南客戶出貨。

劉揚偉指出,鴻海集團目標要把毛利率提升到10%,其中關鍵就是積極布局電動車的零配件。他舉例指出,造車純代工毛利率不到5%,零配件毛利率可到20%,整車毛利率可到20%至30%。若能如此,鴻海就有機會從PC、手機組裝代工進入到完全不同的新時代。
 
台灣發展電動車 政府是關鍵角色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強調,鴻海電動車MIH聯盟,短短時間內已吸引國內外上千家企業加入,是台灣在電動車產業非常重要的布局,也很可能攸關台灣未來十年在電動車產業發展。
 
未來MIH的策略與規畫如何推展,亟需政府與產業界共同展開協同作戰與競爭合作。小英時代提出重要政策5+2產業(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臺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但其中,還未明確將電動車列入主要投資或獎勵方向。不論從各種人才培育、科專計畫、產學合作、投資獎勵、稅務減免等,都可以重新思考布局,讓政府的產業政策可以發揮引導作用,這應該是台灣發展電動車及自駕車產業更重要的基礎工作。

尤其目前,臺美經濟合作,在經濟部「全球供應鏈重整下的臺美夥伴關係」,共同推動供應鏈重整,期望政府能為鴻海MIH 積極爭取美國減稅優惠。
 
國內其他電子大廠會如何投入電動車與自駕車產業。例如,和碩積極爭取成為Tesla電動車Tier 1的供應商,至於,其他電子五哥緯創、仁寶及英業達等未來會如何布局,應該也是許多產業界及投資人很關心的議題。
 
結語


一台電動車要使用多少IC呢?以前傳統汽車一台要用掉40、50顆IC晶片,現在約100顆到 200顆之間,未來全自動駕駛車對IC需求還會更多。而全世界有IC產業的國家不多,台灣是少數從IC 設計到製造完整產業鏈的國家。

歐美及亞太是汽車市場成熟度很高地區,鴻海MIH聯盟除非拿到品牌廠訂單,否則不容易搶進的。若是打入非洲、南美及東南亞市場,鴻海MIH白牌代工的機會就很高,然而,電力不穩又基礎建設不足的地區,電動車難以發揮。但是,這種商機最後必須二選一,因為蘋果Apple Car 並不想採用一體適用的製造商幫他造車。

鴻海正在建立一條電動車供應鏈,MIH代表台灣資通訊跨產業轉型、擺脫過去毛三到四、搶攻全球新商機的重要布局及機會,仍是值得鼓勵及重視的。(2260字;圖1)


參考資料:
鴻海MIH電動車軟硬體及關鍵零組件平台 全球200家重要廠商參與。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2020/12/18。 
造車新勢力 鴻海轉型電動車的關鍵鐵三角。經濟日報,2021/3/5。 
謝金河:鴻海MIH若能使力 在台灣資本市場地位將不同。聯合新聞網,2021/3/9。 
鴻海搶單蘋果車... 有望彎道超車。聯合新聞網,2021/3/12。 
鴻海將在北美建設純電動汽車工廠。日經中文網,2021/3/17。 
上千家企業加入MIH聯盟 鴻海準備大啖電動車商機?市場很大.....但還缺少這個關鍵!今周刊,2021/3/17。 


相關文章:
1. 全球電動車銷售量預估2030年達30~50%、鴻海打造Android電動車
2. 鴻海MIH電動車軟硬體及關鍵零組件平台 全球200家重要廠商參與
3. 鴻海研究院將支持鴻海下一個三到七年後的成長戰略
4. 鴻海"美國製造"之路:(八)鴻海威州投資案轉向電動車?搶下Fisker訂單
5. 蘋果汽車花落誰家? 科技公司和汽車廠商的聯盟策略
6. 蘋果汽車計畫2024年推出 採用磷酸鐵鋰電池、台積電代工晶片、鴻海搶代工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