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西安市版《中國製造2025》方案觀察

瀏覽次數:2722|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15年9月23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2015年9月2日中國大陸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西安市貫徹〈中國製造2025〉實施意見》(以下簡稱《西安市〈中國製造2025〉計畫》),宣示西安市邁入《中國製造2025》新紀元。

《西安市〈中國製造2025〉計畫》已在2015年8月18日西安市政府第11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圖一、西安市版《中國製造2025》方案觀察
analysis_11597_20150923.gif

本文以戰略規劃標準作業流程(SOP)架構,整理與分析《西安市〈中國製造2025〉計畫》文本。

首先是文本分析。

表一為《西安市〈中國製造2025〉計畫》文本結構,包括指導思想、發展目標、發展重點與保障措施。

表一、《西安市〈中國製造2025〉計畫》文本分析
第一階 第二階
一、指導思想  
二、發展目標  
三、發展重點 (一)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
(二)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三)加強品質品牌建設。
(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
(五)推動製造業集聚發展。
(六)推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七)積極推行“綠色製造”。
(八)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策支持力度。
(二)大力改善製造業發展環境。
(三)加快構建製造業的投融資體系。
(四)培育多層次人才體系。
(五)進一步完善中小微企業政策及服務體系。
(六)加強組織領導。
 

其次為十年方案具體目標。

如表二所示之兩步走戰略目標,力爭用五年時間(至2020年),邁入全國製造業強市行列,用十年時間(至2025年)達到全國中上水準。

表二、《西安市〈中國製造2025〉計畫》之具體目標
時間 具體目標
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製造業資訊化水準大幅提升,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取得明顯進展,優勢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品質大幅提高,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進一步下降。 力爭全市規模以上製造業總產值達到8000億元,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平均達到2%以上,增加值率比2015年提高2個百分點,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0%,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累計分別下降10%和5%,建成一批製造業國家級綠色示範工廠和園區。
到2025年,製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兩化融合邁上新臺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處於全國先進水準,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和產業集群。 力爭全市規模以上製造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平均達到2.5%以上,增加值率比2015年提高5個百分點,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4%,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4%,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6%和2%,製造業綠色發展和主要產品單耗達到國家先進水準。
 

第三為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

表三為《西安市〈中國製造2025〉計畫》之重點領域,包括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電子資訊產業、航空航太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醫藥與食品飲品產業。

表四 為《中國製造2025》與《西安市〈中國製造2025〉計畫》之比較。基本上重點新興領域是延續《中國製造2025》結構。

表三、《西安市〈中國製造2025〉計畫》重點領域
戰略新興產業 內容
1.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 繼續支援新能源汽車發展,依託比亞迪、陝重汽等企業,完善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核心技術研發、關鍵零部件加工配套為一體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重點開發第三代節能型重卡產品,推動重卡產能提升和產品更新換代。以自主開發和合資合作為主,重點發展節能型、高檔次轎車,做大規模,提檔升級。依託法士特等企業,通過引進及合資合作,進一步推動汽車變速器、車橋、驅動電機、動力電池、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上規模、上水準。圍繞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突出抓好一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水準的重點建設項目。2020年,力爭全市汽車產量達到100萬輛,汽車產業工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2025年,達到3500億元。
2.電子資訊產業。 加快發展積體電路產業。依託三星、華天科技等企業,做大做強存儲晶片產業;推動分立器件製造業發展,增強關鍵設備和基礎材料的研發生產能力;依託軍工電子優勢,加快新型元器件研發與產業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西安智慧終端機產業集群。依託中興、華為等企業,帶動整合智慧終端機整機及零部件、晶片、系統和應用軟體研發設計製造企業,聚集上下游生產要素,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培育和形成智慧終端機產業鏈。大力推進工業雲計算、大資料和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產業發展,創新資訊技術服務新業態和新模式。加快西安工業雲和大資料服務平臺、西安軟體園雲計算中心以及大中型企業雲等專案建設。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智慧終端機、汽車電子、家用電器、工業控制等工業軟體、嵌入式軟體,為製造業發展提供智慧支撐。2020年,力爭全市電子資訊製造業產值達到1500億元;2025年,達到3000億元。
3.航空航太產業。 依託航空基地、航太基地,以西飛、西航、航太六院等企業為核心,推進中航重機先進航空煆鑄產業基地、航太科技民用產品產業化基地等專案建設,加快航空、航太產業發展。加快推進新舟700飛機、小鷹700通用飛機等重大專案建設,做好大運機、大客機、支線客機和無人機的研製生產配套,促進民用航空、通用航空、航空零部件、機載設備、航太運載動力、衛星測繪導航等產業快速發展。重點攻關核心晶片低功耗和小型化技術、GNSS資料處理及行業應用集成系統、位置服務應用等北斗關鍵技術。全力打造集研發運營、生產製造、區域平臺為一體的西安衛星應用(北斗)產業園。2020年,力爭全市航空航太產業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2025年,達到2000億元。
4.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大力提升高端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研發製造模式向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和服務化轉變。依託中國西電、永電金風等企業,積極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先進儲能裝備、智慧電網輸變電及使用者端設備發展,重點發展智慧電網成套裝備,以及特(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設備及關鍵部件。抓住高鐵、城際鐵路快速發展的機遇,依託中車軌道交通等企業,促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業規模化。重點突破車體輕量化技術、儲能與節能技術、列車網路控制技術等關鍵技術。發展高鐵用運載、巡檢、測量等整車產品,牽引變流器、列車網路控制系統、高速列車車頭體等關鍵零部件產品。支援陝鼓集團等骨幹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加快陝鼓能量轉換設備工業園等專案建設,擴大通用專用裝備製造規模。2020年,力爭全市高端裝備製造業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2025年,達到2000億元。
5.新材料產業。 依託西北有色院國家超導製備工程實驗室等平臺,加快建設稀有金屬新材料產業園等項目,打造西安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以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超導材料、鈦基複合材料、陶瓷基複合材料、高性能碳纖維等新材料為重點,加快發展具有國內先進水準的大尺寸單晶矽、多晶矽、功能新高分子等先進複合材料、新型防腐塗料、特種金屬材料、新型電子材料和高強度輕質金屬合金材料等。2020年,力爭全市新材料產業工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2025年,達到1000億元。
6.生物醫藥與食品飲品產業。 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以楊森、利君等企業為龍頭,重點通過智慧化改造、技術創新、擴能擴產專案實施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品質效益水準。積極推進生物技術應用和發展,注重新型生物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推進疫苗、多肽、蛋白等生物藥基地、強生供應鏈生產基地、工程皮膚產業化等專案建設。加快實施冠心痛片、生血寶合劑、腎康注射液等大品種基地建設,大力提升和擴大化學藥產業品質與規模。加快食品飲品產業發展。以銀橋、漢斯等企業為龍頭,通過戰略合作、產品特色開發、智慧規模化生產,推動轉型升級,促進地方特色食品飲品產業走向高端、高質、高效。重點發展牛羊乳特色加工、啤酒、果酒、運動飲品、清真食品、方便食品以及獼猴桃汁等地方特色食品飲品產業。2020年,力爭全市生物醫藥、食品飲品產業工業總產值分別達到500億元;2025年,分別達到1000億元。
    

表四、《中國製造2025》與《西安市〈中國製造2025〉計畫》比較
《中國製造2025》 《西安市〈中國製造2025〉計畫》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2.電子資訊產業。
2.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  
3.航空航天裝備 3.航空航太產業。
4.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  
5.先進軌道交通裝備 4.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6.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1.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
7.電力裝備  
8.農機裝備  
9.新材料 5.新材料產業
10.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6.生物醫藥與食品飲品產業
 

最後為政府支持措施,包括強化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改善製造業發展環境。 、加快構建製造業的投融資體系、培育多層次人才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小微企業政策及服務體系、加強組織領導。《西安市〈中國製造2025〉計畫》將繼續加大市財政資金支持工業發展的投入力度,預計到2025年,累計投入100億元人民幣,向製造業技術創新、兩化融合、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及重點產業等方面推進。

此外,因應中國大陸整體政策,西安市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減少對企業的干預、改善製造業發展環境、並加快構建製造業的投融資體系、鼓勵引導多種形式的新型金融服務發展、以及進一步完善中小微企業政策及服務體系等。(726字;表4)

附件資料:西安市貫徹〈中國製造2025〉實施意見.pdf


本網站相關連結: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