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重點推動領域觀察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15年4月1日
2015年3月25日中國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國製造2025》推動方案,並將於近期公佈方案全文。《中國製造2025》成為橫跨兩個五年計畫(包括2016年至2020年之十三五規劃與2021年之2025年之十四五規劃)之製造業由大轉強之十年中長期規劃案。《中國製造2025》之近期推動重點,如圖一所示。
圖一、2015年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之中國製造2025重點推動領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國務院常務會議由總理召集與主持,為中國大陸政府之最高決策單位,其組成成員包括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秘書長等。以本屆(第十二屆)組成人員為例,包括總理李克強,副總理張高麗、劉延東、汪洋、馬凱,國務委員:楊晶、常萬全、楊潔篪、郭聲琨、王勇與秘書長楊晶(兼)[1]。
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主要任務包括:(一)討論決定國務院工作中的重要事項;(二)討論法律草案、審議行政法規草案;(三)通報和討論其他重要事項。國務院常務會議一般每週召開一次,根據需要可安排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列席會議[1]。
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蘇波於記者會的介紹,《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其核心包括9大任務、10大重點領域、5項重大工程與1本綠皮書。在《中國製造2025》十年行動綱領,工業和資訊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成立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制定“1+X”的實施方案和規劃體系[2-5]。
9大任務包括:(1)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2)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3)強化工業基礎能力、(4)加強品質品牌建設、(5)全面推行綠色製造、(6)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7)深入推進製造業結構調整、(8)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9)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準。
10大重點領域包括:(1)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產業、(2)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3)航空航太裝備、(4)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5)軌道交通裝備、(6)節能與新能源汽車、(7)電力裝備、(8)新材料、(9)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10)農業機械裝備。中國製造2025之十大重點推動領域與十二五規劃中七大戰略新產業業之對比關係,如表一所示。
表一、中國製造2025之十大重點推動領域
5項重點工程包括:(1)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2)智慧製造、(3)工業強基、(4)綠色製造、(5)高端裝備創新,解決長期制約重點領域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一批標誌性產品和技術,提升我國製造業的整體競爭力。
1本綠皮書包括:推出中國製造重點領域升級方向綠皮書目錄指引,動態調整、滾動推進。堅持市場主導、改革創新,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大中小企業配套推進,務求重點突破,取得實效,財稅、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給予傾斜。通過不懈努力奮鬥,打造中國製造業升級版。
最後,台灣各界對於後續《中國製造2025》之觀察重點,需要特別留意中國與德國在”工業4.0之”合作項目與標準制定(即2014年10月10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德國,中德共同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並將”工業4.0”納入雙邊合作課題),根據蘇波的說明[5]:
- 《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不是完全等同於德國工業4.0,我剛才說了,德國工業4.0就是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中國製造2025》從始至終貫穿著應對新科技革命、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的思想理念和措施,但是它不是專門為應對新一輪革命制定的一個規劃,它還要顧及到規模龐大的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還顧及到我們整個產業的創新能力的提升。
- 最近,馬凱副總理訪問德國,跟他們政府達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意向,就是中德兩國政府在加強工業4.0領域合作,已經形成了六點共識:(1)建立合作的機制,在中德兩國政府間要建立工業4.0的對話機制,落實中德合作行動綱領。(2)聯合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的研究。(3)工業4.0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標準的制定,會合作制定一些新的標準。(4)加強工業設計領域的合作。(5)加強智慧製造、試點示範的合作。(6)大力開展人才交流方面的培訓和合作。我想,中德在《中國製造2025》和工業4.0方面的合作是雙贏的,會取得很好的成果。(1120字;圖1;表1)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國務院常務會議。
2. 中國政府網(2015),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業升級。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5/03/25。
3. 中國政府網(2015),李克強:推動中國製造由大變強。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5/03/25。
4. 新華社(2015),《中國製造2025》將于近期印發。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5/03/27。
5. 規劃司(2015),蘇波就《中國製造2025》答中外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015/03/27。
本網站相關連結: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