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從產業競爭情報來看 中國大陸政策地圖與中共決策機制

關鍵字:中國大陸政策地圖
瀏覽次數:3263|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15年5月1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在中國大陸,政治比經濟重要,因為中國以黨領政,政治決定經濟推動方向。所以,本文以產業競爭情報蒐集角度出發,協助台灣廠商瞭解複雜的中國黨政與經濟關聯性。

在《中國大陸政策地圖與2015年兩會重點觀察》一文中,我們點出了競爭情報與政策地圖的重要性,並整理了與中國大陸有關之《政策地圖: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政策地圖: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本文繼續討論相關主題。

中國共產黨權力與決策機制包括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總書記、中央紀律委員會與中央軍事委員會等。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1],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簡稱中共中央,在中共黨內和中國境內也簡稱「黨中央」或「中央」)是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產生的中共核心權力機構。該機構自1927年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起設置,取代此前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 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現有委員205人,中央委員主要身份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共中央直屬機構主要負責人;國務院組成部門正部級主要負責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大軍區級主要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及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各人民團體主要負責人等。
  • 中央委員都有權提名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的成員。另外尚有候補委員171人,他們也可參與中央委員會,但只有發言權而無表決權。當中央委員因故出缺時,可以依得票數的高低來遞補為中央委員。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中共中央全會:

  • 按照中國共產黨規定,中共五年一度舉行一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新一屆中央委員會,每屆中央委員在五年的任期內召開數次期中全體會議。
  • 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舉行一次,通常是每一屆召開七次全會。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後立即召開一中全會,決定中央機構;年份尾數逢3逢8的2月召開二中全會,決定國家機關領導人選;逢3逢8的下半年召開三中全會;逢4逢9的下半年召開四中全會;逢5逢10的下半年召開五中全會;逢6逢1的下半年召開六中全會;下次黨代會前夕召開七中全會。

圖一與圖二分別為第十七屆與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中央全會)之主要重點。近期觀察重點為將於今年(2015)10月召開之五中全會,將審議十三五規劃案,即《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即2016-2020之五年規劃)。以中國大陸十二五(2011-2015)規劃為例,相關規劃如圖三。

圖一、政策地圖: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及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十七屆)
anaiysis_11130a_20150520.gif

圖二、政策地圖: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及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十八屆)

anaiysis_11130b_20150520.gif

圖三、政策地圖:中國大陸十二五(2011-2015)相關規劃

anaiysis_11130c_20150520.gif

另一個決策核心為中央政策局,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2]:


  •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或中央政治局,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是中國共產黨中央領導機構。黨章規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會議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召集。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後其職權由黨代會轉移到中央委員會,再轉移到中央政治局,最後轉移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即黨代會職權實現了三次轉移,因前三者均無常設機構履行其職能。
  • 中共中央政治局從1927年5月的五屆一中全會開始設立。1943年4月20日中央政治局通過《中共中央關於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的決定》規定:在兩次中央全會之間,中央政治局擔負領導整個黨的工作的責任,有權決定一切重大問題。中央政治局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最高領導機構,黨政軍各機構則是它的辦事機構和執行部門。
  •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成員稱「中央政治局委員」,或「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治局委員一般都在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等國家機構、中共中央各部門或各省市的黨政機關擔任主要職務,按慣例可以被稱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政治局全體會議提名全國政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務委員;省部級正職人選也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中央政治局常委屬於一級領導職務,而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屬於二至三級幹部。自1982年中共十二大廢除中央委員會主席和副主席職務開始,政治局委員的排名「按姓氏筆畫為序(簡體)」,不同於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中央書記處按擔任者黨內地位的排名方法。


第十七屆與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議題如圖四與圖五所示。


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為習近平。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委員共7位,包括: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


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共25位,包括: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馬凱、王滬寧、劉延東、劉奇葆、許其亮、孫春蘭、孫政才、李建國、李源潮、汪洋、張春賢、范長龍、孟建柱、趙樂際、胡春華、栗戰書、郭金龍、韓正。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觀察之重點包括:


  • 7月:決定五中全會日期
  • 9月:討論五中全會文件(10月底:五中全會召開)
  • 12月初:定調2016年施政方向
  • 12月底: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2014工作報告與2015年工作部署


圖四、政策地圖: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議題(十七屆)

anaiysis_11130d_20150520.gif

圖五、政策地圖: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議題(十八屆)
anaiysis_11130e_20150520.gif
行政部門的決策核心在國務院,包括國務院常務會議與國務院全體會議,其中常務會議每週召開一次,全體會議一般每半年召開一次。參與常務會議之成員與參與全體會議之成員如表一所示[3]。

舉上屆溫家寶政府為例(第十一屆),中國大陸國務院全體會議議題如圖六所示。舉本屆李克強政府為例(第十二屆),今年中國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 (2015年1-4月) 政策地圖彙整如圖七所示,其中也包括我們先前討論過2015年3月25日通過之《中國製造2025》政策。 

表一、中國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與全體會議參與者(第十二屆)
會議 參與成員
國務院常務會議 總理:李克強
副總理:張高麗、劉延東(女)、汪洋、馬凱
國務委員:楊晶(蒙古族)、常萬全、楊潔篪、郭聲琨、王 勇
秘書長:楊晶(兼)
國務院全體會議 除常務會議成員外,包括各組成部門負責人
外交部(王毅部長)
國防部(常萬全部長,國務委員兼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徐紹史主任)
教育部(袁貴仁部長)
科學技術部(萬鋼部長,致公黨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
工業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長)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王正偉主任,回族,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公安部(郭聲琨部長,國務委員兼任)
國家安全部(耿惠昌部長)
監察部(黃樹賢部長,中共中央紀委副書記)
民政部(李立國部長)
司法部(吳愛英部長,女)
財政部(樓繼偉部長)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尹蔚民部長)
國土資源部(姜大明部長)
環境保護部(周生賢部長→陳吉寧部長)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姜偉新部長→陳政高部長)
交通運輸部(楊傳堂部長)
水利部(陳雷部長)
農業部(韓長賦部長)
商務部(高虎城部長)
文化部(蔡武部長→雒樹剛部長)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李斌主任,女)
中國人民銀行(周小川行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審計署(劉家義審計長)

圖六、政策地圖:中國大陸國務院全體會議 (第十一屆 2008.03~2013.03)
anaiysis_11130f_20150520.gif
圖七、政策地圖:中國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 (2015年1-4月).
anaiysis_11130g_20150520.gif
以每年三月中國兩會期間所進行之政府工作報告為例,歷年政府工作報告如圖八所示。

2015年中國大陸整體施政總目標包括:

  •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
  •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 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
  • 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 進出口增長6%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 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

2015年主要施政重點包括:

  • 把改革開放扎實推向縱深
  • 協調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
  • 持續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
  • 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圖八、政策地圖:中國大陸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anaiysis_11130h_20150520.gif
(2858字;圖8;表1)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2. 維基百科: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 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 
3. 維基百科:國務院全體會議 (第十二屆)。 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國務院全體會議 (第十二屆) 



本網站相關連結: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