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本站首頁
本室簡介
服務內容
電子報
訂單查詢
網站地圖
目前的時間...
站內搜尋
產業政策
產業新聞
市場報導
策略評析
專利情報
關鍵圖表
首頁
策略評析
策略評析
矽谷黃金時代正在殞落,本土化的興起迎來美國科技大廠更多挑戰
關鍵字:
矽谷
(
Silicon Valley
);
新創公司
(
Startup
);
人工智慧
(
AI
);
生成式人工智慧
(
Generative AI
);
瀏覽次數:
8124
| 歡迎推文:
科技產業資訊室 - 友子 發表於 2023年2月9日
圖、矽谷黃金時代正在殞落,本土化的興起迎來美國科技大廠更多挑戰
過去一年的利率上升和股價下跌已經動搖了科技產業,以及主導科技走向的舊金山灣區。現在,谷歌、微軟、亞馬遜、Meta和其他數十家公司的數萬人裁員規模,表示著矽谷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Wedbush Securities預計科技公司的裁員潮尚未結束,陸續還會發出更多裁員和削減成本的訊號,因為市場對於數位廣告和雲端儲存市場的需求開始趨於穩定。
根據全球房地產服務公司CBRE的數據,到2022年底,舊金山近30%的商業辦公空間是閒置的,而2019年底這一比例僅為3%。根據裁員追踪網站layoffs.fyi 的數據,自2022年初以來,科技公司已在舊金山灣區裁員近80,000人。
以目前環境來看,矽谷的科技公司唯一關心的議題:賺錢。在景氣繁榮時期,科技公司可以隨心所欲地花錢,雇用人才並提供極佳的福利,因為創新科技讓其股價飛漲,進而創造巨大的新收入來源。現在,科技公司對於新科技將採取更謹慎地態度,因為其燒錢的速度太過嚇人,如今看起來更像是昂貴的消遣。
在過去的十年裡,大型科技公司發展到龐大的規模,乘著歷史低利率的浪潮和網路帶來的巨大變化鞏固了它們在歷史上最賺錢和最強大的公司實體中的地位。2021年底,科技股牛市高峰期,谷歌、臉書、亞馬遜、蘋果和微軟的總市值接近10兆美元,是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僅僅一家谷歌每天就能為他帶來大約7.5億美元的營收。
雖然這一次可能面對的挑戰,並不像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時那樣崩潰。但是根據Sevens Report Research表示,在那次崩盤之後,科技公司被認為在財政上有些不負責任,市場對它們也保持著謹慎態度。如今他們不想再次陷入那種模式,所以開始主動削減開支,主要就是為了安撫股東並為經濟衰退做準備。
例如:除了裁員之外,亞馬遜已大幅縮減其向實體零售店擴張的計劃。Meta縮減了數據中心建設。谷歌的內部孵化器Area 120,幾乎完全被摧毀了。
在矽谷唯一一家尚未宣布大規模裁員的大型科技公司,就是蘋果公司了。即使蘋果最新一季的營收衰退5%,庫克似乎也不會進行大幅度裁員,因為在疫情大流行期間,蘋果並沒有像其他公司那樣隨意招聘員工,甚至對軟體工程師開出每年高達18萬美元年薪的職位。Wedbush表示,蘋果可能只會削減一些邊緣成本,而不會大規模裁員。
如今這一股裁員到底何時會結束,仍不得而知。未來隨著歐、日、韓、中國在科技產業投下巨資爭奪人才和技術,人們除了要開始擔心AI取代他們的工作之外,非全球化的趨勢下,未來矽谷不再是科技人才唯一的應許之地,也讓這些科技大廠的未來挑戰變得更多了。(963個字;圖1)
參考資料:
Silicon Valley’s golden age fades as Big Tech layoffs continue. Washington Post, 2023/2/2
.
Apple is the only US tech giant to have avoided significant layoffs. Will it last? CNN, 2023/2/1.
相關文章:
1. 美國利用矽谷刺激軍事創新
2.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來臨,將改變科技和傳統公司採用AI的進程
3. 泰國推動人工智慧發展 預期帶動480億經濟成長
4. 2030年人工智慧和元宇宙技術的發展關鍵
5. AI和機器人正取代白領和藍領的工作,預計2025年將取代8500萬個工作職位
6. 最新一季大型科技公司財報皆不如預期,反而AI顯露出更重要趨勢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延伸閱讀
‧SWOT、PEST與五力分析
(
2006/01/13
)
‧魚骨圖、因果圖與問題解決思考流程
(
2007/12/24
)
‧GoPro快速崛起也快速跌落
(
2018/01/16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年『最失敗』八件技術事件
(
2019/12/26
)
‧GPT-4進步太快,科學家無法透過取得底層代碼研判,暗示其安全性是潛在威脅
(
2023/03/21
)
‧淺談”工業4.0”對台灣產業的影響
(
2015/01/21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