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車用AI時代來臨 NVIDIA與豐田加速自駕技術發展

瀏覽次數:98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1月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車用AI時代來臨 NVIDIA與豐田加速自駕技術發展
 
在2025年消費性電子展(CES)上,豐田汽車與NVIDIA攜手合作的消息引起了產業界的高度關注。這項合作標誌著豐田汽車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上的重大突破,透過導入NVIDIA最新的Drive AGX Orin超級電腦及DriveOS作業系統,豐田展現了其在次世代車輛發展的決心與遠見。此次合作不僅代表著車廠與科技巨頭的完美結合,更意味著自動駕駛技術即將邁入嶄新紀元。

從技術層面來看,NVIDIA Drive AGX Orin的效能表現令人驚艷。這款專為車用設計的超級電腦每秒可進行高達275 TOPS,相較於特斯拉現行的HW 4.0總計150 TOPS的運算能力,Drive AGX Orin的運算效能優勢顯而易見。這樣的運算能力將為豐田汽車帶來前所未有的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潛力,特別是在處理複雜的道路環境和即時決策方面。

豐田汽車計劃在今年於中國市場推出搭載先進自動駕駛系統的電動車型Bozhi 3X(Toyota bZ3X)。該車款將採用NVIDIA Drive AGX Orin X系統晶片,具備254 TOPS的運算效能,並整合了11個高解析攝影機、12個超音波雷達、3個毫米波雷達以及光達系統。這樣全方位的感測器配置,相較於特斯拉僅依賴攝影機的做法,展現出豐田更為謹慎且全面的技術路線。

值得注意的是,NVIDIA的車用技術布局並不僅限於豐田一家。包括Mercedes-Benz、Jaguar Land Rover (JLR)以及Volvo汽車等知名車廠,都已選擇採用NVIDIA DRIVE AGX Hyperion平台。這個端到端的自動駕駛整合方案,不僅展現了NVIDIA在車用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更說明了產業對其技術實力的高度認可。

NVIDIA的發展歷程堪稱科技產業的經典案例。從1993年成立時專注於電腦遊戲顯示卡的製造,到現今成為AI運算領域的領導者,NVIDIA的轉型過程充分展現了其技術創新能力與市場洞察力。特別是在2024年6月,NVIDIA曾一度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更凸顯其在AI時代的重要性。

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藍圖中,NVIDIA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除了車載的Drive AGX超級電腦外,還包括用於AI模型訓練的NVIDIA DGX系統,以及用於測試與模擬的NVIDIA Omniverse平台。這種從雲端到車輛的整合方案,不僅簡化了車廠的開發流程,更確保了整個系統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豐田研究院(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早在2019年就開始使用NVIDIA的技術來開發和驗證自動駕駛技術。此次在CES 2025的合作宣告,可視為雙方長期合作關係的進一步深化。NVIDIA汽車部門副總裁Ali Kani特別強調,豐田是其「雲端到車輛」策略的最佳範例,展現了完整的技術整合願景。

除了豐田之外,自動駕駛技術新創公司Aurora Innovation與汽車零組件供應商Continental也在CES 2025宣布,將採用NVIDIA Drive Thor系統晶片來開發無人駕駛卡車解決方案。這些合作案例充分說明了NVIDIA在車用科技領域的影響力持續擴大。

在AI技術迅速發展的今日,汽車產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革新。NVIDIA預期其汽車相關業務將在2026財年成長至約50億美元規模,這個預測反映出市場對車用AI技術的強勁需求,以及NVIDIA在這個領域的領先優勢。

近年來,特斯拉雖然選擇自行開發晶片,不再使用NVIDIA的解決方案,但仍在其自動駕駛技術的後端系統中大量採用NVIDIA H100 AI晶片。這個現象說明了NVIDIA在AI運算領域的不可替代性,也凸顯其技術方案的高度可靠性。

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道路上,豐田選擇與NVIDIA合作,顯示了其對安全性與技術可靠性的重視。透過整合高效能運算平台與完整的感測器系統,豐田有望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競賽中占據重要地位。這種結合傳統車廠經驗與尖端科技的做法,很可能成為汽車產業轉型的典範。

綜觀整體產業發展趨勢,NVIDIA與豐田的合作代表了汽車產業在AI時代的重要里程碑。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是產業生態系統的重要變革。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持續進化,我們可以預期在未來幾年內,將會看到更多創新的應用場景與商業模式出現,推動整個產業邁向高度自動化、智慧化和更安全的未來。(1405字;圖)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