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美中半導體管制持續交鋒 對岸國產化進程則是關鍵

瀏覽次數:324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劉佩真 發表於 2023年6月15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美中半導體管制持續交鋒  對岸國產化進程則是關鍵
 
近期美中兩強關係並未和緩,且在以半導體為主軸的科技戰上持續交鋒,而備受市場矚目則是美方透過盟友—日本對於半導體設備進行相關管制,即日本將先進晶片製造設備追加列入出口管理的管制物件,其中涉及清洗、成膜、熱處理、 曝光、蝕刻、檢查等23個種類的設備,除10~14nm先進製程設備外,也包括 ≤ 45nm的成熟制程用光刻設備,並將於2023年7月23日正式實行;至於中國的反制動作,尤以Micron(美光)在中國銷售的產品未通過網路安全審查之影響最受關注,對岸則是以Micron產品存在較嚴重網路安全問題隱患,對中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供應鏈造成重大安全風險,因而按照《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對岸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停止採購Micron的產品;而在美中半導體管制持續交鋒下,中國國產化的基礎與進程、美國握有的半導體重要生產要素將是誰能勝出的關鍵。

全球前三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國—美、荷、日皆對中國出口進行相關的管制,此將截斷對岸先進製程的發展,也波及部分成熟製程擴產的進程
若以美方聯合盟友對中國採取半導體設備的管制進程來看,首先自2022年10月美禁止用於生產16/14奈米以下製程邏輯晶片、128層或以上NAND、18奈米以下製程的DRAM的設備等出口;爾後2023年3月荷蘭將微影製程設備出口管制範圍由極紫外光擴大至最先進的浸潤式深紫外光;日本新修正的限制政策則比市場原先預期嚴格,也就是10~14奈米先進製程設備及小於45奈米的成熟製程用微影製程設備均受限制。事實上,由於2022年中國從日本進口半導體設備佔進口總額比例超30%,況且中國代表性的半導體設備商例如拓荊科技(薄膜沉積)、中微公司(刻蝕、薄膜沉積)、北方華創(刻蝕、薄膜沉積、清洗、氧化)、盛美上海(清洗)、華峰測控(測試)等尚無法完全替補海外供應商的缺口,因此難免讓中國先進製程的發展受到阻礙,也波及部分成熟製程擴產的進度。
 
此次中國制裁Micron事件,後續最終需留意美國的態度,南韓兩大記憶體廠能否供應中國所需則是重點
若以Micron在全球與中國的記憶體地位來說,2022年第四季Micron在全球DRAM、NAND Flash的市佔率分別來到23%、10.7%,各為第三名、第五名的供應商;若以在中國市場的占比來看,Micron在中國DRAM、NAND Flash的市佔率約在15%、22%,遠不若南韓Samsung加上SK Hynix合計的78%、49%,且總計2022年Micron中國業務佔該公司的比重達10.7%。代表中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將停止採購Micron的記憶體產品,Samsung、SK Hynix、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等廠商將迎來替代商機。
 
而中國期望除了讓選邊站還有些搖擺的南韓能有機會向中國來靠攏外,更重要的是扶植NAND Flash業者的長江存儲、DRAM廠商的長鑫存儲等中國本土業者,意即美光在中國銷售遇阻,對岸記憶體廠商將會有更多機會進入下游客戶的供應鏈體系,可望加速該類半導體市場的國產化替代進程。但若以中國本土記憶體業者的技術實力與產能規模來看,其與國際大廠間仍存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因而短期內長江存儲、長鑫存儲尚難以填補去Micron供應鏈下的版圖。事實上,目前難題則轉向南韓,畢竟美國已向南韓政府施壓,要求Samsung、SK Hynix不要嘗試填補Micron在中國留下的供應鏈缺口,顯然在中國制裁Micron事件下,南韓的應對顯得有些尷尬。(1219個字;圖1)

作者資訊:
劉佩真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參考資料:
美光未通過網路安全審查,鎧俠與西部資料加快 快閃記憶體合併。萬聯證券,2023/05/22
電子:出口管制政策收緊帶來廣闊替代空間,國產設備性能突破彰顯卓越替代潛能。上海證券,2023/05/30
電子行業簡評報告:美光在華銷售遇阻加速存儲國產化替代。首創證券,2023/05/21


相關文章:
1. 半導體業景氣即將落底 但何時開始回升仍待觀察
2. AI和半導體兩者互相依賴,將讓這兩個產業呈現螺旋式上漲態勢
3. 日本Rapidus與IBM攜手開發2奈米半導體技術,邁向2027年量產
4. 美聯合盟友抗中陣線更顯延伸 中國則力求破局之路
5. 從輝達市值即將破1兆美元,暗示著AI時代真的來臨了?
6. 各國合縱連橫的策略 已使全球半導體競爭更形複雜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