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半導體業雜音再現  但景氣反轉不易應是大勢所趨

瀏覽次數:175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劉佩真 發表於 2021年12月24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半導體業雜音再現  但景氣反轉不易應是大勢所趨
 
近期半導體業景氣雜音再現,例如外資調降半導體四大指標股的評等,認為邏輯半導體業景氣2022年將觸頂反轉,主要是基於非先進製程晶圓代工2021、2022年資本支出將增加35%與12%,一旦新一波晶圓代工產能投入市場,訂單交貨期便會開始縮短,恐造成市場供過於求的狀況發生,並觸發邏輯半導體供應鏈的庫存修正,因而建議投資策略上進行獲利了結。
 
實際上,2021年末全球疫情又有些波動,對於供應鏈來說仍是存有不確定性,甚至此波半導體廠大投資,新產能釋出較為明顯的年度落於2023年,加上新興科技領域如高效能運算、智慧汽車、5G、物聯網、智慧城市、低軌衛星、生技醫療、工業4.0等,中長期對於半導體結構性的需求已大量浮現,因而2022年國內外半導體業景氣處於高原期的機率甚大。
 
2022年台灣半導體業產值成長力道仍有高於全球的實力 
 
2021年台灣半導體業產值將達到25.9%,規模達到4.1兆元,創下史上新高紀錄,不過2022年在此高基期下,產值年增率仍有機會來到12%,產值規模可望達到4.5兆元,且此將是第四年台灣增幅高於全球的情況,顯然我國依舊掌握半導體關鍵競爭核心,其中晶圓代工領域仍是景氣能見度較高的行業,不但台積電先進製程可持續囊括全球多數重量級客戶訂單外,二線晶圓代工場陸續與客戶簽訂長約,2022~2023年擴增的新產能更已獲得客戶訂單保證及預付訂金,且2022年上半年新開出產能平均價格亦將優於平均水準。
 
短期內晶圓代工領域仍是半導體業競合攻防的重心
 
短期內我國晶圓代工領域將為各國競逐的焦點,台積電依舊是三星(Samsung)、英特爾(Intel)等製程技術領先族群的首要目標,對手動作包括三星投資170億美元在美國德州投資新12吋廠、三星欲藉由直接收購客戶策略直取台積電訂單、英特爾搶美國政府補助欲阻擋台積電美國設新廠的補貼等。然而,台積電將因海外投資不躁進、先進製程穩扎穩打,尤其公司力拼原先2022年下半年3奈米量產,期望能提早一季到第二季,以正面迎戰三星宣稱將於2022年上半年導入3奈米GAA製程。雖然,競爭對手的製程技術可實現性並不高,但台積電仍小心應對,另外面對地緣政治的紛亂,台積電秉持著誠信正直來面對客戶及各國政府。綜合上述原因,預計台積電2022年依舊將可穩居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地位。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為大勢所趨 台灣戰略地位仍突出
 
有鑑於疫情所導致邊境封鎖、運輸困難的斷鏈風險,加上美中兩強摩擦、地緣政治變化難測等因素,未來各國政府將持續積極建立自家半導體供應鏈的自主性與可控制性,顯然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為大勢所趨。
 
此對於台灣半導體業者則是利弊相伴,畢竟我國本產業在全球具有高度的競爭力,包括60%以上的先進邏輯IC(10奈米製程以下)產能集中於台灣,且8吋晶圓廠我國產能位居全球首位,佔比來到20%,因而台灣半導體業的角色顯得格外突出,自然成為全球爭相合作,同時又是覬覦的對象,因而也造成英特爾執行長呼籲美國政府不應補貼非美企業,美喊出供應鏈保護主義等。
 
不過,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主席力挺台積電,認為美國政府所編列的520億美元預算的晶片法案,除了補貼本土半導體製造商外,也應補貼外商企業,此才真正有助於美國半導體產業的整體發展。(1233字;圖1)


作者:劉佩真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參考資料:
美喊出供應鏈保護主義。經濟日報,2021/12/9。
打臉英特爾  SEMI:美應補貼晶圓一哥。經濟日報,2021/12/9。
摩根大通  降評四大指標股。工商時報,2021/12/10。
世界  訂單滿到明年Q2。工商時報,2021/12/10。 


相關文章:
1. 2021年半導體總資本支出達1520億美元 台積電佔代工業之57%
2. 英特爾與台積電詭譎競合的糾纏關係  剪不斷理還亂
3. 三星搶單動作頻頻  台積電仍穩若泰山
4. IC Insights:半導體供應商2021年銷售成長率前25名
5. 全球半導體廠擴產不斷 同時需求端也展現增長動能
6. 半導體景氣將移往高原期 重點觀察一次看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