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三星搶單動作頻頻  台積電仍穩若泰山

瀏覽次數:115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劉佩真 發表於 2021年12月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三星搶單動作頻頻  台積電仍穩若泰山
 
有鑑於未來高效能運算晶片市場仍具有相當的發展潛力,加上目前全球先進製程幾乎由台積電獨佔鰲頭,因而領先陣營群的三星(Samsung)、英特爾(Intel)不斷祭出攻勢,企圖搶奪台積電的訂單。
 
以三星來說,在歷經Apple iPhone A9晶片門事件後,公司一直希望藉由先進製程技術彎道超車,一舉自台積電手中搶回Apple大單,並爭取其他大客戶的信賴,但此部分策略遲遲無法奏效,主要是由於三星在製程上跳躍式的躁進作法,反而適得其反,不論是7奈米或5奈米的良率及量產時間均遠不如預期。在此情況下,三星則轉變策略,期望在海外投資,特別是大舉投資美國,與台積電較勁意謂濃厚,再者三星更欲藉由直接收購國際晶片或IDM半導體客戶策略,來直取台積電訂單。
 
三星確認投資170億美元在美國德州投資新12吋廠 
 
2021年11月下旬三星正式宣布將投資170億美元在美國德州興建先進製程的晶圓廠,此為公司在美國的第二座晶圓廠,未來三星兩座美國晶圓廠都將坐落於德州奧斯丁地區,預計2022年上半年開始興建,並以生產5G、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行動應用晶片等,市場預計未來有可能導入3奈米製程。
 
由三星在美國的投資規劃來看,想與台積電一較高下的態勢頗為顯著,畢竟三星在美國最新的投資金額達170億美元,較台積電的120億美元為高,且台積電是導入5奈米製程,而三星有機會選擇3奈米製程。不過有鑑於美國生產成本畢竟較高,台積電穩健的海外投資策略仍是較佳,先以填滿產能利用率、獲利率提升為優先考量,況且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基地仍是保有擴廠的空間,以彈性因應未來美國政府的要求,甚至就先進製程良率上,台積電依舊占上風。
 
三星欲藉由直接收購客戶策略直取台積電訂單
 
有鑑於,三星一直無法藉由先進製程技術的優勢取得全球重量級客戶的訂單,因而公司轉而想要藉由收購台積電客戶的方式,來直取晶圓代工訂單,希望後續相關廠商晶圓代工委外生產策略產生變化,甚至重組晶圓代工市場結構,而三星鎖定的收購對象包括TI、Renesas、NXP、Infineon、STM等,呼應三星集團先前所喊出三年內展開有意義的併購計畫,進而實現先前立下2030年半導體成長全球第一的目標。
 
不過三星欲藉由直接收購客戶策略直取台積電訂單之策略,恐不易達成,主要是由於現階段全球將半導體視為重要的戰略物資,而三星若要在晶圓代工業版圖掀起漣漪,則需收購國際大型晶片或IDM廠,但各國是否會願意將對該國如此重要的半導體廠出售給予南韓,則非常值得存疑,特別是三星欲收購的對象都是當前全球車用半導體或類比IC、邏輯晶片大廠,對該國都有極具重要性的指標意義,將不易讓渡,相信各國政府基於對半導體業的保護、產業壟斷的擔憂,審查標準將較過去更為嚴格。
 
況且三星若真收購成功,也有可能顧此失彼,讓自家原先與客戶爭利的形象更難以擺脫,反觀台積電維持與客戶合作、不與其競爭的單純關係,其此部分的競爭優勢將更為突出。
 
台積電將因海外投資不躁進、先進製程穩扎穩打而穩居龍頭地位
 
雖然近期三星藉由在美國投資第二座晶圓廠、擬收購國際廠商來擴大在晶圓代工的影響力等策略,但最後終將回歸基本面,也就是先進製程技術上的良率與穩定性;雖然三星宣示2022年上半年將於3奈米導入GAA製程並開始量產,但以GAA製程的高門檻,且過去三星在7/5奈米良率表現皆不佳的情況來看,能否如期量產還有待商榷,不過台積電3奈米卻是已要開始試產,預計2022年第四季3奈米製程將可如期量產,顯然台積電仍將是穩居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寶座。(1750字;圖1)


作者:劉佩真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參考資料:
三星挖牆腳傳購併台積客戶。經濟日報,2021/11/29。
三星購併車用IDM大廠傳聞再起。電子時報,2021/11/30。
台積電3奈米開始試產。工商時報,2021/12/1。
台積電先進封裝平台 大進化。經濟日報,2021/12/1。


相關文章:
1. 三星集團未來三年進行240兆韓元投資 美國新廠投資獲40億美元獎勵
2. 3奈米之戰—台積電先專注於為蘋果生產 三星可能獲得超微與高通訂單
3. 全球半導體廠擴產不斷 同時需求端也展現增長動能
4. 三星計畫在2026年提高晶圓代工產能三倍
5. Intel歐洲設廠 引爆台積電及三星於車用晶片市場布局
6. 全球晶圓代工廠啟動軍備競賽 台積電勝算仍高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