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2016-2020年柔性AMOLED顯示器建新廠46家

關鍵字:柔性AMOLED顯示器面板
瀏覽次數:412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表於 2017年10月16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IHS Markit表示,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AMOLED)面板廠目前正處於史無前例的增建階段,2016-2020年間柔性AMOLED產能將從150萬平方米擴大至2010萬平方米,複合年均增長率將達91%。
 
2016年柔性產能或是能夠在塑膠基板上生產AMOLED面板,主要用於移動裝置(尤其是智慧手機)應用的總產能中僅占28%的份額;到2020年將增加至80%,因為在接下來四年間,幾乎每家新建的第六代晶圓廠及小型面板廠都將以柔性AMOLED為主。
 
根據IHS Markit報告,2016-2020年,中國、日本和南韓將新建46家柔性AMOLED晶圓廠,每家晶圓廠每月產能達30,000片基板。這些晶圓廠將新增1860萬平方米塑膠基板產能,是產業當前水準的13倍以上。
 
IHS Markit預計,2016年AMOLED面板供應緊張情況將持續被日益增加的產能過剩現象所取代。2020年將有40%的智慧手機採用AMOLED面板,而供應預計會超過需求45%以上。

AMOLED顯示器在高端手機中具有高畫質及外形條件優勢。儘管產能過剩,但想要實現更快應用於高端手機的成本挑戰,對於大多數面板製造商而言,由於生產成本高昂,剛性AMOLED面板價格將比LCD面板高出40%,而柔性AMOLED 面板價格仍將高出100%。

以5.5代廠QHD柔性AMOLED面板的生產成本約為$24,比同尺寸同分辨率的剛性面板高25%。但是,柔性AMOLED面板主要在6代線工廠生產,而大部分商業上可用的剛性AMOLED工廠都是5.5代線。所以,如果柔性AMOLED和剛性AMOLED面板都在6代線廠生產,那麼兩者的生產成本差距將遠大於25%。


瞄準中低端市場的智慧手機製造商或許想要購買柔性AMOLED面板,但可能會受限於居高不下的價格。

為了吸收所有新產能,柔性AMOLED面板需要將市場從智慧手機拓展至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和可折疊顯示器新形式應用。最終,柔性AMOLED產能的快速增長及面板產能的增加將有助於降低成本、增加產量並提高品質。

從長遠來看,這將進一步刺激更多應用。若要實現此願景,產業可能需要先經歷一段艱難時期,以消化目前正在建造的46家柔性晶圓廠。現階段,大多數柔性AMOLED顯示產品都並非可反複彎折的。其基板採用一層厚的聚酰亞胺(PI)而不是玻璃,但在製造過程中使用玻璃基板作為PI層的載體,頂部使用薄膜封裝(TFE)來保護OLED層而不是玻璃封裝。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市場資金充沛,加上政府補助新型顯示技術開發,可以預期接下來各廠商都會陸續建成AMOLED新產線。目前包括京東方、天馬、華星光電、和輝光電和國顯光電等公司都有意向或者已經著手開始佈局OLED相關領域,打破韓國企業一家獨大的局面。京東方A (000725)公司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線是中國境內首條6代AMOLED全柔性生產線,已於2017年5月11日投產,將於10月小批量產出貨。近日蘋果已經對京東方進行了考察,會先在蘋果手錶使用京東方OLED,未來將會應用於iPhone產品。

中日可能聯盟追趕韓廠
韓媒BusinessKorea 引述日經新聞(2017.10.18)報導,消息人士透露,JDI 和JOLED 可能在明年下半量產OLED 面板,日廠將採用成本較低的生產方式,提高競爭力。據了解,日方打算投資2,000 億日圓,生產智能手機用的OLED 面板。中國廠京東方和華星光電(CSOT)等深感興趣,表達投資意願,JDI 擬於2018 年決定中國廠合作夥伴。(658字;圖1)
 
 
參考資料:
Flexible AMOLED Display Manufacturing Capacity to Grow 91% CAGR Between 2016 and 2020. CTimes, 2017/7/26.
生產成本差距超25%,柔性AMOLED面板為啥這麼貴。中華液晶網,2017/10/16。
日本藉低成本製造OLED面板挑戰南韓地位。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2017/10/5.


本站相關文章:
1. 
2013年起柔性OLED將扮演愈來愈重要角色
2. 樂金OLED應用至照明燈具
3. 行動裝置顯示器市場規模於2017年超越電視顯示器
4. 樂金顯示器OLED未來三年將投資135億美元
5. 未來電視機的面板技術是QLED而非OLED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