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谷歌藉數位助理搶奪大數據市場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Kyle 發表於 2015年8月10日
谷歌與蘋果都正在研發附加智慧型手機之上的虛擬數位助理功能,期望透過這個功能能夠增加使用者的黏著性。同一時間,微軟也在Windows 10裝置中整合Cortana語音助手,亞馬遜則在Echo中提供虛擬助理Alexa。這表示預測使用者需求市場正在爆發中。
蘋果預計在2015年秋季發布的iOS 9中提供了Proactive Assistant功能,能根據用戶保存在iPhone中的訊息去預測用戶的行為。谷歌之Google Now則是整合谷歌搜索與其他雲端服務服務的數據來預測用戶行為。
圖一、蘋果與谷歌藉數位助理搶奪大數據市場
基本上,兩家公司都希望透過虛擬數位助理提高用戶忠誠度,並將用戶鎖在自己的平台內,進而帶來更多獲利機會。對於蘋果來說,希望iPhone用戶可以在兩至四年內重覆購買iPhone,以增加其硬體銷售量。對於谷歌來說,希望搜尋到的大數據能夠吸引更多廣告主,進而從廣告中獲利。
除此之外,數位助理對於智慧手錶和連網汽車等未來裝置,也非常重要。因為預測用戶需求並適時提供建議與滿足這些需求,都能夠黏著消費者。
即使目標相同,但是兩家公司方法還是不同。 谷歌於2012年推出的Google Now,能夠獲得用戶搜索與瀏覽歷史,甚至蒐集來自Gmail、谷歌日曆和YouTube的數據,以及地理位置、時間和應用使用情況等訊息,帶來有用的推薦。也就是說,谷歌獲知使用者的訊息愈多,就愈能夠判斷使用者真正的需求,以達到真正數位助理的角色。
可是蘋果的方式相對保守,因為其不會蒐集客戶資訊,而是通過手機內儲存訊息進而判斷消費者所需。簡單來說,iPhone會知道用戶使用什麼應用,何時使用這些應用,以及使用時間多長。甚至,iPhone還能知道用戶所在位置,以及經常與誰通訊,甚至也能獲取電子郵件的內容。不過,只會利用這些內容識別來電者身份,以及創建行事曆等。
所以,Siri難以實現類似Google Now的一些功能。簡單來說,蘋果的方式專注於分析使用者周期性的活動。例如,搜尋到早晨何時聽音樂之後,會在你早晨插上耳機時自動播放音樂。因為蘋果不想利用搜尋蒐集消費者資訊,當然就難以達到Google Now的水準。
總之,使用Google Now必須犧牲個人隱私,且可擁有更大預測性,但Siri卻不行,就看消費者如何看待其隱私了。(762字)
圖二、谷歌與蘋果擁有數位助理的核心理念不同
Source :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5年8月
參考資料:
本網站相關連結: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