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從競爭情報觀點,看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流程與進展

瀏覽次數:480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15年7月15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在《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目標之重點觀察》一文中,我們介紹了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之整體作業時程,其中”十三五”規劃之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未來,”十三五”規劃有兩個重要節點,一是今年為(2015年)10月底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所將通過之《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稱”十三五”《建議》),以及明年(2016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將通過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稱”十三五”《綱要》)。

從競爭情報觀點(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I),各國政府重要政策所整理而成的政策地圖(Policy Map)與政策情報(Policy Intelligence)是競爭情報重要組成,例如德國工業4.0政策或是美國AMP政策等均是台灣”生產力4.0”政策與中國大陸”中國製造2025”政策等。。

基於此,台灣各界應建置政策情報幕僚,研究與分析如何因應各國政策進行全球布局,包括研究發展、生產製造、業務行銷與人力資源等。以重要性來說,除各先進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外,中國大陸政策的解讀與分析也是台灣產、官、學、研各界重要競爭情報內容,其中攸關中國大陸2016年至2020年五年整體國家發展的五年計畫更是關鍵。

本文進一步討論”十三五” 《綱要》與《建議》之規劃流程與進展。

首先來看整體作業時間。

在《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目標之重點觀察》一文中,我們提到中國大陸五年規劃時間長達兩年半,以”十二五”規劃為例,從2008年中進行”十一五”中期評估報告開始即已經開始進行啟動”十二五”規劃。從PDCA戴明環觀點看中國五年規劃,結構如圖一所示。

圖一、從PDCA戴明環看中國五年規劃
analysis_11335_20150715.gif
其次來看,規劃作業的幕僚群。

中國大陸五年規劃牽涉三個專門工作小組,包括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國家發改委)為主的《綱要》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與起草小組,與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中財辦)為主的《建議》起草小組,如表一所示,也就是俗稱的國家發改委和中財辦“兩條腿走路”作業模式[1]。

表一、中國大陸五年規劃專門工作小組
工作小組 負責單位
《綱要》領導小組 國家發改委,由發改委領導和各司局長擔任
《綱要》起草小組 國家發改委,由發改委發展規劃司人員組成,同時還吸收了其他司局人員,以及發改委下屬的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院等事業單位人員
《建議》起草小組 中財辦,成員來自於部委和地方官員,以及部分專家學者
 
關於《綱要》與《建議》的差異性,國家發改委主管官員表示[1-4]:《建議》是《綱要》的基礎,是對後者提出的指導性意見,更具戰略性、宏觀性和導向性。而後者要對前者進行具體落實和細化,根據前者提出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來細化要求。簡單說來,《建議》可謂是《綱要》的“綱要”。

第三,”十三五”規劃《綱要》之進度

以時間節點來說,”十三五”規劃的起點是2013年年初開始進行的”十二五”規劃之實施中期評估報告。在此基礎上,國家發改委起草了《“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並於2013年12月25日由徐紹史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做了報告,如附件之國務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

2014年國家發改委針對“十三五”前期重大課題進行研究。包括2014年4月23日發改委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遴選公告,向社會公開遴選研究單位。2014年5月20日國家發改委公布《“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公開遴選入選單位名單》,共包括:
  • “十三五”國際環境變化及對我國發展的影響、
  • “十三五”經濟轉型升級動力機制和制度環境研究、
  • “十三五”創新驅動的戰略重點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研究等27個題目,如附件二。上述前期研究已於2014年8月結案。

2015年 5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徐紹史主任主持召開全委“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和起草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啟動和部署“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並作重要講話。國家發展改革委“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和起草小組全體成員參加會議[4]。

201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浙江召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內容見《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目標之重點觀察》一文。

第四,”十三五”規劃《建議》之進度
  • 2014年年初,中財辦成立《建議》文件起草組,在中央領導下牽頭起草工作。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的相關部門也參與其中。 
  • 2014年上半年,國務院各部門均開展專題研究。下半年,國務院布置了十幾個重大專題,每個專題均有十幾個部門參與,研究歷時了半年多。 
  • 2014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們對“十三五”規劃也有過深入探討,並提交了不少提案。之後,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均密集開展專題調研,其中全國人大還組織了有關課題的專門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與人大代表一起組成調研小組分赴22個省區市,並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做了專題匯報。
  • 在“十二五”規劃《建議》初步成稿的6個多月裡,起草組曾召開數次全體會議和數十次工作班子會議,並將《建議》的各階段稿件提交國家領導人討論,以及發到各省市、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徵求意見。
  • 根據“十二五”的情況來看,《建議》還會經歷兩輪意見徵求——首輪面向100多個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和黨外人士;次輪則將在今年下半年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由中央領導人召集會議,徵求與會代表的建議。
  • 如無意外,下半年將對“十三五”規劃《建議》進行兩次集體審議,一次是7月中旬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另一次是五中全會上經由全會分組討論,最終在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

最後為”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

2015年3月發改委官方網站公布了”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包含主席王春正、副主席林毅夫與秘書長杜平等合計55位來自各個領域專家組成,是“十三五”規劃編制的核心智囊團[2]。

根據《財經國家週刊》報導,55位專家均為經濟、科技、法學、環保、公共政策等各研究領域的翹楚,其中46位專家擁有博士學位或者擔任博士生導師,占比高達80.7%。其餘重點包括[2-3]:

  • 近半數的專家擁有海外留學或擔任海外訪問學者的背景。
  • 在工作單位分佈中,來自中國社科院的最多,共有6位;其次是北京大學,有5位專家入選;清華大學有4位專家入選。
  • 55位專家中,從事經濟領域研究的最多,有18位。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培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等知名經濟學家。
  • 工程科技研究領域的專家數量僅次於經濟領域,有10位: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劉德培、中國嫦娥工程總指揮欒恩傑、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等著名科學家。其中,有5位專家是兩院院士。
  • 專家委員會在年齡結構上“老、中”兼備,主要集中在60歲左右。其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年齡最小,46歲。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年齡最大,79歲。
  • “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裡包括了4名企業家,分別是中糧集團董事長甯高甯、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比亞迪公司董事長王傳福。
  • “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中,賈康、劉世錦、馬懷德、孟偉、薛瀾等16位專家,曾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授課。(1092字;圖1)


附件

參考資料:
1. “十三五”規劃將如何出臺。中國評論新聞網,2015/07/15。網址:http://hk.crntt.com/doc/1038/4/1/0/103841077.html?coluid=53&kindid=0&docid=103841077&mdate=0713075902 
2. 解密“十三五”規劃核心智囊:4名企業家入選。新浪財經,2015/07/10。網址: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0710/135722650156.shtml 
3. ”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名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址:http://ghs.ndrc.gov.cn/135tz/135fzghwyh/
4. 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和起草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址:http://ghs.ndrc.gov.cn/gzdt/201505/t20150506_690884.html 





本網站相關連結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