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論企業營運的指揮與控制

瀏覽次數:2672|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15年4月20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當一企業剛成立(新創企業),企業規劃還小時,企業的創辦人與創業夥伴需要身兼數職,工作上也需要”校長兼撞鐘”。這個期間,說的好聽點,企業的運作充滿彈性,說的難聽,就是企業沒有制度,計畫趕不上變化。

如果以戰略與戰術來看,新創企業在戰略與戰術的決策是扁平簡單化,結構如圖一所示。新創企業的創辦人(同時也是董事長兼總經理)負責擬定戰略(Strategy),而先前員工則負責相關的研發、業務與管理等戰術(Tactics)層次工作。

這種運作模式在公司規模小時可以運作流暢,但當公司規模變大時(一則是因為公司組織變大,或是因為公司隨著成長延伸到其他產業),將會因為組織設計的不當,嚴重影響其運作效率。

這時候,企業需要調整其運作模式,如圖一(b)結構。亦即設計一作戰層(Operation Level),負責呈上啟下,扮演”轉譯”角色。作戰層的設計是企業從小變成大重要的關鍵。作戰層除了要銜接上面的企業大戰略外,也要負責對下級單位的指揮與控制扮演角色。

圖一、新創企業與規模企業的戰略與戰術
anaiysis_11005a_20150420.gif
 

作戰層的工作內容,我們可以從Richard Martin的圖二得到一些啟示[1]。戰略與戰術的差別,我們在先前文章中曾經討論過。

基本上,戰略是長時間與大範圍的,而且戰略的擬定通常是先有目標,並通過逆序推理(Backward Induction)所得的。而戰術通常是短時間與小範圍的,其執行通常是過去的延伸,亦即以過去的經驗為基礎所進行的外差法(Extrapolation)。

戰略與戰術的影響差異很大,我們常說”戰術的成功不能彌補戰略的失敗”。通常戰略決定後,企業競爭大局之成敗也已經決定了。

如果我們將作戰層(Operation)納入考量,則相對關係可以看的更清楚[1]。戰略與戰術除了是範疇是有差異的之外(包括時間、空間與產業領域)外,其實也有共同性的。首先戰略與戰術對於外界環境的反應都是高的,其中戰略的外界環境是大環境分析與產業價值鏈分析,而戰術的外界環境是對手的動作。

其次,戰略與戰術都是比較需要直覺的,也是較感性的。換言之,好的戰略與好的戰術,與經驗的累積息息相關。

相對於戰略與戰術,作戰層是理性的、科學的、系統化與制度化的。換言之,作戰層的角色就是將抽象的戰略轉譯成具體的戰術的重要媒介(Interface)。如果以軍隊編制來看,作戰層如同國家的參謀總長與參謀本部,而負責國家戰略層的就是國防部,負責戰術層的是三軍的司令部與其下的對應單位。

圖二戰略、作戰與戰術的關連
  anaiysis_11005b_20150420.gif
 

  • 作戰層的重要工作是擬定作戰計畫,並依據作戰計畫進行指揮與控制(Command & Control),其中指揮自動化的C4ISR經驗值得參考。關於指揮與控制體系[2]:
  • 國家,或者說軍隊的情報體系可謂是軍事力的神經。指揮控制體系是指一整套的體系,這一體系將收集到的情報進行迅速的傳達,高層在將該情報進行恰當的分析處理後加以判斷,再將命令傳達給下部組織。具體而言,早期警戒衛星等人造衛星和用於防空的雷達等設施相當於眼部、前線部隊所裝備的通信設備相當於神經,這些部分支撐起了指揮控制體系。該體系的精度左右著高層與末端的協作和控制。 近年來,電腦技術取得了顯著的發展,也給指揮控制體系帶來了了巨大的變革,這在美軍等國的再整編計劃中也可以看到。美軍將此種變革稱為C4ISR,對此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具體而言,Command(指揮)、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Computing(電腦)、Intelligence(情報)、Surveillance(監視)、
    Reconnaissance(偵察)等7個項目是改革的對象。如果指揮控制體系存在缺陷,就會嚴重削弱部隊在戰時的運用和戰況把握能力。

指揮與控制體系之C4ISR有諸多用法,包括[3]:

  • C2 or C&C – Command & Control C2I – Command, Control & Intelligence 
  • C2IS – Command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s 
  • C2ISR – C2I plus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 C2ISTAR – C2 plus ISTAR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Target Acquisition, and Reconnaissance) 
  • C3 – Command, Control & Communication 
  • C3ISTAR – C3 plus ISTAR 
  • C4I2 –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Intelligence, and Interoperability 
  • C5I –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Collaboration and Intelligence

換言之,指揮與控制系統最廣義就是C5ISTAR[4],包括Command(指揮)、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
Computing(電腦)、Collaboration (協同)Intelligence(情報)、Surveillance(監視)、Target Acquisition (目標獲得)與
Reconnaissance(偵察)之整合運用。

規模企業營運的指揮與控制除需要從組織上有所創新外,也要針對指揮與控制之方法,包括C5ISTAR等技巧進行整合運用,往後我們再進行規劃課題討論。(1126字;圖2)

參考資料: 
1.Richard Martin(2010)THE STRATEGY-OPERATIONS-TACTICS CONTINUUM。
2.維基百科:軍事力。
3.維基百科:Command and control。
4.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印(2011)外文軍語統一譯名通報九十九年增訂本。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