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戰略本質與核心 從”可以可做”到”該不該做”

關鍵字:企業戰略戰略思維
瀏覽次數:3544|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15年2月24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在《略勝一籌:中國企業持續增長的戰略突破》一書中,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及參謀長曾鳴博士指出[1]:

『目前大多數中國企業家對於項目的可行性判斷,還是基於”可不可做”,而非”該不該做”。”可做”是傳統的機會導向思維,企業被外部環境的變化所左右;”該做”體現的是戰略導向思維,企業充分考慮了自身長期發展需要和外部環境影響的有機結合。”可做”和”該做”,一字之差卻體現了企業戰略上最本質的差異。』

我們進一步從”可做”與”該做”觀點,來討論戰略本質與核心。

圖一為典型的策略形成流程[1]。

目標(Objectives)就是在某一特定時間(when),到達特定目的地(where)。目標是需要量化的,因此需吻合SMART原則,也就是具體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達到的(Attainable)、有相關性的(Relevant)與時間明確的(Time)。

 analysis_10757_20150224.gif

策略選項(Alternative Strategies)就是要達到上述目標的策略選擇。這些策略可能包括從嚴謹規劃而來或是直覺經驗而來。

 “What we can do”就是問”我們可不可以做”。可不可以做是以能耐(Capability)為考量基準,以SWOT分析論,就是優勢(Strengths)與劣勢(Weaknesses)分析。優勢和劣勢是比較出來的,因此要進行競爭廠商的標竿比較(Benchmarking),並且和同業平均進行標竿比較。

“What we might do” 是問”我們可不可能做”。可不可能是外部的,也是未來性的。可不可能代表未來的機會(Opportunities)與威脅(Threats)分析。要進行機會與威脅分析,就要掌握外部環境趨勢,包括PLEST大環境分析、產業價值鏈分析、波特五力分析與包含客戶與競爭者的3C分析。

策略形成過程需要選擇,就是在”策略選項”、 ”我們可不可以做”與”我們可不可能做”中決定一最佳路徑(Path)。而最後選出的,就是我們所應該做的(What we should do)。

選了策略後,就要擬定行動方案與編列資源預算,並且付諸執行。而行動方案(Action Plan)就是我們下一步所要做的(What we will do),這個下一步可能是明年也可能是下一季或下個月。

討論了上述策略形成流程後,就可以較深刻理解曾鳴教授強調”可做”與”該做”的重要性。

”可做”是”能不能做問題”,也是進行企業優勢與劣勢評估的結果。而”該做”是戰略思維的展現,是進行了目標確認、內部能量的優勢與劣勢分析、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分析,並在多重策略路徑下選擇的結果。

如果從主動與被動角度論,”可不可以做”通常是較被動與無奈的,無法彰顯企業的真實價值。而”該不該做”,有較多的自主性,內部能量若是不夠,如果該做,也應該通過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或是開放式經營模式(Open Business Model)來進行該目標的達成。

以戰略規劃的用語,我們可以整理如下:

  • 目標(Objectives):我們想要到哪裡去(Where do we intend to go?)、我們想要何時到達(When do we plan to arrive?)
  • 內部能量分析(Internal Environment Analysis):我們可以做什麼(What we can do?)
  • 外部環境分析(External Environment Analysis):我們可能做什麼(What we might do?)
  • 策略(Strategy):我們應該做麼(What we should do?)
  • 行動方案(Action Plan):我們將要做什麼(What we will do?)

戰略思維不僅是區分”能做”與”該做”,更該時時思考”可以做”、 ”可能做”、 ”應該做”與 ”將要做”等的差異。

當然,戰略規劃與思維需要常常收斂迭代的(iteration),操作上不僅要想一次,還要想很多次,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再想一次。因為,”計畫趕不上變化,當變化來臨就要再次修正計畫”。(1200字;圖1)

參考資料:
1. 曾鳴,《略勝一籌:中國企業持續增長的戰略突破》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二版出版簡體)
2. Anders Drejer,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Core Competenci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2).

本網站相關連結:

  1. 強化企業戰略思維的四大工具
  2. 進行企業的三年發展藍圖與計畫
  3. 個人策略地圖與戰略性目標的建立
  4. 企業戰略性目標的內涵
  5. SWOT分析的精髓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