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法約爾主義

瀏覽次數:1335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15年2月1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關於亨利•法約爾與法約爾主義(Fayolism), 維基百科是這樣介紹的[1]:

亨利•法約爾(Henri Fayol,1841年7月29日-1925年11月19日),為一名法國礦學工程師,管理學理論學家。他是古典管理理論的創立者,該理論也稱法約爾主義。其中,他對企業內部的管理活動進行整合,提出了管理的五項職能。這些被認為是最早出現的企業戰略思想,其核心是擬定一個能覆蓋企業各方面收入、支出狀況的預算,並將經營實績與之比較,以求控制成本和調整企業的生產行為。

analysis_10713_20150212.gif 

法約爾是第一位對管理學基本理論進行綜合描述的人,亦即站在公司整體經營觀點看待管理學的人。法約爾主義就是法約爾所提出的管理學一般性理論架構,包括管理的5大職能與14項基本原則,其中管理的5大職能也可稱為管理的五大程序(POCCC: Plan, Organize, Command, Coordinate, Control),包括:

預測和計劃(To forecast and plan)
組織(To organize)
命令(To command or direct)
協調(To coordinate)
控制(To control)

許多管理學教科書,也將法約爾的5大職簡化成4個(POLC: Plan, Organize, Lead, Control),包括規劃(planning)、組織(organizing)、領導(leading)、控制(controlling)

在《再論PDCA戴明循環》一文中,我們討論的科學化管理的核心,即是戴明循環或戴明圈(Deming Wheel)。

P是規劃(Plan)、D是執行(Do)、C是查核(Check)與A是再行動(Action) 。我們也多次提到,查核就是依標準檢查,其中標準之一就是當初在規劃階段所設定的目標。查核就是檢查當初設定目標與實際執行的落差(Gap),若沒有落差,就持續執行。當發生落差,就重新提出一計畫,即重新計畫(Re-Plan)。而行動就是根據所研擬的新計畫重新執行,即再執行(Re-Do)

在《再論PDCA戴明循環》一文中,我們也提到戴明環的源頭就是統計學家W. A. Shewhart的Plan-Do-See(規劃-執行-檢查),其中Plan-Do-See也廣泛運用在日本品質管理圈

PDCA也經常用在工作現場問題的處理,並且有許多變形模式。工作現場問題的解決通常以CAPD模式思考,也就是先檢查目標與實際結果的誤差(Check),並進行現場問題改善(Action)。之後將經驗回饋,研擬後續的標準作法(Plan),並以此標準作法執行(Do)

另一個PDCA的延伸方案就是OPDCAR,其中O為目標(Objectives) ,R為紀錄(Record) 。也就是,建立目標(Objectives)、進行計畫(Plan)、依計畫執行(Do)、檢查執行與計畫的落差(Check)、依據新方案再行動(Action)、進行知識管理(Record)。

如果以PDCA或Plan-Do-See觀點來看法約爾的5大職能,其實執行(Do)可約略對應到組織(To organize)、命令(To command or direct)與協調(To coordinated)。或對應到4大職能中的組織(organizing)、領導(leading)。

PDCA是從品質管理角度出發,包括規劃(planning)、組織(organizing)、領導(leading)、控制(controlling)是從管理職能出發,其內涵都是相通的

若以專案管理之五大流程IPECC(Initial, Planning, Execution, Control, Closing)來看,或是六個標準差的DMAIC(Define, Measure, Analyze, Improve, Control),其基本內含也都是相通的。

最後,在《企業競爭核心第三力---控管力》與《企業競爭核心第四力:情報力》文章中,我們也多次談到企業的四個核心競爭力,即規劃力、執行力、控管力與情報力。

一個企業掌握這四個核心競爭力,方能在詭譎變化的環境中持續與準確的面對變化。當然以此架構體現科學化的管理,也是在變化的環境中持續勝出的關鍵。(1226字)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Henri Fayol。網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nri_Fayol

本網站相關連結: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