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Starlink開放公開測試 每月99美元造福偏遠地區

瀏覽次數:9707|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Lisa & May 發表於 2020年10月2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 Starlink開放公開測試 每月99美元造福偏遠地區

 
SpaceX為擴展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服務,將開放測試計畫Better Than Nothing Beta,邀請有興趣使用者來申請,每月僅99美元,但用戶需先購買499美元的Starlink Kit套件,包含連接衛星的衛星地面站(user terminal)、安裝三腳架和Wi-Fi路由器。
 
SpaceX還推出了一款Starlink應用程式,幫助使用者設置系統。利用擴增實境技術,這款應用程式可以幫助用戶尋找天空中無遮蔽的區域,確保衛星地面站與衛星的視線一致。並引導使用者完成設置。根據應用程式上的描述,Starlink將於2020年開始在美國和加拿大進行測試。
 
SpaceX也在信件中表示希望用戶能降低最開始的期望值。SpaceX預計,測試速度將從50Mb/s到150Mb/s不等,延遲則是在20ms和40ms之間,也有可能出現短暫的完全無法連線的情況。
 
Starlink是SpaceX目標建立一個由1.2萬顆地球低軌道衛星組成的網路服務,向地球上任何地方提供高速網路服務的計畫。SpaceX表示,Starlink的建設成本約為100億美元。但估計每年可帶來高達300億美元的收入,相當於SpaceX火箭業務年收入的10倍以上。
 
至今,SpaceX已經發射了近900顆Starlink衛星,雖然發射數量不多,但足以在美國西北部在內等地區開始提供服務。
 
SpaceX 在2020年10月宣佈與微軟合作,將微軟的雲端運算服務Azure與Starlink網路連接。這項合作對微軟新的移動數據中心(mobile data centers)尤為關鍵,以專為偏遠地區或嚴苛環境中需要雲端運算能力的客戶設計的。


SpaceX投資「星鏈」多久可以回本
 
根據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呂廷傑教授,接受Deepmind雜誌採訪,表示純粹民用的「星璉」計劃不可能盈利,一定是出於軍事目的。
 
他認為「星鏈」計劃須260年才能回本。以國際上發射一顆衛星需要 2 億 2 千萬美元,其中衛星及火箭各佔成本一半,也就是各1.1億美金,包含保險費用等。但由於馬斯克掌握了 「火箭回收」 和 「一箭多星」的技術,導致他每次發射衛星的成本大幅下降,所以估算發射單顆衛星的成本總計 1 億美元,要發射1.2 萬顆衛星,就是 1.2兆美元。
 
「星鏈」計劃從 2019 年開始,2025 年結束。每次發射衛星 60 顆,平均每年發射 2400 顆,截止2020年10月底已發射900顆約7.5% 的發射量。馬斯克預期到 2025 年有4000萬人使用「星鏈」網絡,則每人需付3萬美金。至於1.2兆美元的成本何時能回收?
 
2019 年中國三大運營商的年收入是 1.31 兆人民幣。如果到了 2025 年,中國運營商有1/40 的用戶也就是 4000 多萬的人用星鏈網絡,以中國目前資費標準,一年中國市場 1/40 的人能產生 46 億美元的收益,若要回收1.2 兆美元的投資,需要 260 年才能收回成本。他認為顯然這筆買賣並不划算。(802字;圖1)
 
 
參考資料:
SpaceX begins public beta testing of Starlink constellation at $99 a month. The Verge, 2020/10/27.
SpaceX prices Starlink satellite internet service at $99 per month, according to e-mail. CNBC, 2020/10/27. 
馬斯克“星鏈”邁出商用第一步被美軍方盯上,或為GPS“備胎”。MIT科技評論,2020/10/29。


相關文章:
1. 
馬斯克:Starlink衛星網路延遲低於20ms​
2. SpaceX發射Starlink太空網路第一批60顆衛星​
3. SpaceX發射第三批60顆Starlink衛星、建構全球寬頻網
4. SpaceX再發射60顆衛星部署Starlink網路、其中帶遮陽板衛星
5. 亞馬遜Kuiper網路衛星計畫獲得美國FCC批准​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