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Magic Leap擴增實境專利申請案的UI抄襲會影響可專利性嗎?

瀏覽次數:453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蔡茜堉 發表於 2015年3月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Google於2014年10月以5.42億美金投資的Magic Leap是一間研發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的新創公司,這次惹出爭議的是Magic Leap於2015年1月公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說明書裡的部分圖式和已公開的網路短片畫面相似度極高,引起抄襲與是否影響可專利性之議論 [註1]。依照維基百科的記載,AR是一種即時運算攝影機影像的角度與位置並加上對應圖像的技術,目標是將虛擬世界的訊息套用在現實世界並使兩者互動,提供娛樂、商業、醫療等你所能想到的服務。

隨著行動裝置計算能力增強及網路的普及,目前在智慧型手機上已有不少AR的應用,例如中華黃頁的「hiPage搜go!」透過相機看鄰近商家的標示和距離,還有不少結合虛擬景物和實景的拍照App,正因商機無限,爭議也紛紛擾擾。 Magic Leap的技術更上一層樓,讓人眼將虛擬景物和真實世界合而為一。該公司申請的專利包含頭戴式顯示器(U S20140071539)、3D虛擬與擴增實境顯示系統(US 8950867)、觸覺手套(US 20130082922)等,透過頭戴式顯示器配合觸覺手套輸入與反饋,可以完成的事情將超乎想像,這也是Magic Leap能獲得Google大筆金援,孵育下一代人機介面的原因。

此次有爭議的Magic Leap專利申請案是US 20150016777,名稱為「具有一個以上衍射元件和系統部屬之平面波導裝置(Planar Waveguide Apparatus With Diffraction Element(s) And System Employing Same)」,於2015年1月15日公開,僅有14個請求項,但整份文件共計180頁,其中有69個包含流程圖、示意圖等圖式,爭議點就是示意圖,尤其是圖式第48a~48p圖是單一實施例在不同互動情形下的使用者介面。例如2012年Eran May-raz和Daniel Lazo的短片”Sight”[註2],主角玩切黃瓜的遊戲畫面跟專利公開文件的第48i圖幾乎相同,第48d和48e圖可見於2008年Tihienko的Ringo Holographic Interface短片 [註3],第48n和48m圖與2011年Joseph Juhnke的The future of firefighting - A HMD-AR UI concept for first responders的消防員手套也很近似,第48g, 48h, 48i圖也見於其他網路上的短片[註1],而45a的手套則被認為跟Tom Cruise電影的場景雷同,據原文作者聯繫上述短片的原始作者,表示未與Magic Leap合作,對短片內容被引用至’777號申請案一無所知。

pclass_10807a_20150309.GIF

專利保護的範圍是經實體審查後的請求項,審查過程申請人可能會修正請求項,只要不超出申請時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與圖式所揭示之範圍都是允許的修正內容。因此,申請案送件時內容盡量完善就顯得重要。實務上,專利工程師撰稿時會依照研發成果繪製圖式,主要是符合專利文件的要求並讓閱讀者能理解其技術重點,在專利說明書使用他人作品的案例可說是很罕見。

回到’777號申請案,原文報導提及這些圖片可能會成為先前技藝(prior art),使得’777號申請案的請求項不具可專利性,從表面上看來雖有抄襲之嫌,到底對取得專利權有無影響呢?

’777號申請案請求項保護內容是一種傳遞光線的裝置,請求項第1項的內容敘及一種波導裝置,大致為具有兩側平面的裝置,包含至少一個光學繞射元件用以解譯內部反射光學路徑,以提供複數個介於外部和內部光學路徑。表一的圖式是’777號申請案的代表圖,依據說明書的紀載,這是將多個波導裝置以陣列方式排列的光學系統範例,可以得知申請專利範圍是展現擴增實境給使用者觀看的裝置本身,而非使用者介面。就審查人員角度來說,前述提到的網路短片並未揭露裝置本身的技術內容,比方說如何傳遞光線的光學構造等,不足以作為核駁理由,因此’777號申請案的可專利性不受該些短片影響。

或有不熟悉專利制度的讀者想問,如果只想保護波導裝置,為何要寫高達180頁的說明文件?依照美國的專利法規,母案可以有分割案、延續案、部分延續案等,新申請案的保護內容通常來自於母案說明書,且注重研發和專利保護的公司,諸如Apple、IBM、Google等您想得到的跨國企業,會把美國案寫的鉅細靡遺,尤其注重實施例的內容,一來利於通過審查,二來可利用美國專利制度衍伸成專利家族。假如把實施例的爭議內容寫成新的請求項,才會被已公布在網路的短片核駁。至於要不要提出新的申請案?要保護那些內容?則是Magic Leap的決定。

’777號申請案送件時曾有第15~27項請求項,卻在2014年10月自行刪除,其中第15~25項都是方法請求項、也是獨立項,每一項個別描述和使用者互動的方式,也就是爭議所在的使用者介面。Magic Leap在’777號申請案未對公眾公開前即自行刪除,想必是為了避免抄襲的爭議。

截至撰稿日為止,Magic Leap仍未將各項短片提報IDS(Information Disclosure Statement),從另一面來看,37 C.F.R. §1.56(a)規範誠實揭露(duty of candor and good faith)的義務,必須提報會影響可專利性的先前技藝給USPTO以協助審查。Magic Leap未提報IDS、加上主動刪除自忖會有麻煩的請求項,呼應媒體報導中提到的” Magic Leap isn't trying to patent what's in the pictures—only the mechanism that creates those user interfaces.”,但這句話其實有更深一層的含意。

這句饒富深意的話,並不僅指Magic Leap的’777號申請案而已。我們換個方向思考,如果你是短片的UI設計者,在公開短片於網路前或在公開後利用專利法保障的優惠期(grace period)內,向各國專利局提專利申請,如果通過審查至少能有點保障。假如你是新創公司呢?藉專利申請達到保護智財,能帶來營收的”生財器具”是最值得保護的,而介面僅是不同應用的互動方式,可以藉由修改而迴避設計。所以,當你處在不同位置時,應該思考用哪種方式保護自己的創意以創造最大效益。(2320字;表2)

 

表一、專利申請案:Planar Waveguide Apparatus With Diffraction Element(s) And System Employing Same
公開號 US 20150016777 pclass_10807b_20150309.GIF.GIF
公開類型 A1
申請號 US 14/331218
公開日 2015年1月15日
申請日 2014年7月14日
優先權 US201414331218 20140714 ;
US201361845907P 20130712 ;
US201462012273P 20140614 ;
US201461950001P 20140307 ;
US201313915530 20130611 ;
US201261658355P 20120611 ;
US201414205126 20140311
其他專利號 共9件
發明人 Abovitz; Rony; Schowengerdt; Brian T.; Watson; Matthew D.;
申請人 MAGIC LEAP INC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 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5/3

 

表二、US 20150016777的請求項第1項
A waveguide apparatus, comprising: 一種波導裝置,其包含:
a planar waveguide having at least a first end, a second end, a first face, and a second face, the second end opposed to the first end along a length of the waveguide, at least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faces form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internally reflective optical path alo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ength of the planar waveguide, and 一平面波導裝置至少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第一平面以及一第二平面,該第二平面與該第一平面沿著該波導的長邊相對,在該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形成沿著該平面波導至少部分長度之至少一個部分內部反射光學路徑,以及
at least one optically diffractive element that interprets the internally reflective optical path to provide a plurality of optical paths between an exterior and an interior of the planar waveguide via the first face thereof at respective positions alo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ength of the planar waveguide. 至少一個光學繞射元件位於沿著該平面波導長度的該第一平面之個別位置,用以解譯內部反射光學路徑,以提供複數個介於外部和內部光學路徑。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 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5/3

 

註1:Magic Leap Ripped Off Those Awesome UI Concepts,http://gizmodo.com/magic-leap-ripped-off-those-awesome-ui-concepts-1682716916
註2:https://vimeo.com/46304267
註3:https://vimeo.com/1416530
 

本網站相關連結:

1.  2014年美國前10大技術創新專利申請案
2.  專利髒話不要說—你所不知的專利禁忌
3.  專利申請首要提升專利品質及價值
4.  智慧局公布2014年第2季智慧財產權趨勢
5.  美國新專利法實施後,被追訴廠商的「逃生」門道解析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