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雷軍的互聯網思維與小米生態圈

瀏覽次數:12771|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15年1月5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2014年12月29日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於微博透露,小米科技已於20日完成第五輪,總計11億美元的融資。初步估算小米科技市值達450億美元,並已超過美國Uber,成為世界上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之一。
 
小米模式(Xiaomi Model)最終會不會成功,我們不得而知。但,小米生態圈(Xiaomi Ecosystem)及小米平台(Xiaomi Platform)已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不可小覷的破壞性創新模式(Disruptive Innovation Model)。而雷軍的互聯網思維及小米文化,也開始讓傳統產業神經緊繃。
 
首先談談雷軍所提出的「互聯網思維」。關於雷軍的互聯網思維,網路上有諸多的討論,其中最經典的就是去年12月初,雷軍到聯想內部進行的一次演講。網友可以從網路上找到相關文章。
 
總結雷軍互聯網思維如圖一所示,亦即4+1,包括「專注、極致、口碑、快」 +  「群眾路線」。
 
關於對品質重視的故事,雷軍喜歡舉同仁堂的例子;關於口碑,他以海底撈月為例,說明口碑源自於超出預期;關於高性價比,他以Costco及Walmart為例,強調低毛率與高效率。
 
群眾路線,就是小米科技用戶的重視與服務,包括”深入群眾、相信群眾、依賴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客戶自己挖掘小米產品的高性價比與貼心服務,讓客戶覺得小米有趣。
 
 
圖一、小米雷軍互聯網思維
analysis_10528a_20150105.gif
 
小米科技的成功靠的是什麼?根據雷軍的說法,小米科技的成就來自於”硬+軟+服務”的小米模式與小米生態圈,並且這個模式是在小米還沒推出手機時,就已經想清楚了。
 
根據雷軍的說法,小米模式很簡單,就是以接近成本的方式銷售智能硬件,並以此建構一移動互聯網平台,在上面提供增值服務。依此思維,小米生態圈包括三個部分,分別為智能硬件平台、電子商務平台與移動互聯網平台。其中智能硬件平台是基礎,電子商務平台是通路,而移動互聯網平台則是軟體與服務。
 
 
圖二、小米生態圈
analysis_10528b_20150105.gif
 
 
在智能硬件平台上,小米科技推展策略如圖三。小米自己開發的核心產品只有三個,分別為小米手機(Smart Phone)及平版及APP、小米路由器(Router)、小米盒子(Set Top Box)及電視(TV)。其中手機是移動互聯網入口,電視是智慧家庭娛樂的入口,而路由器則是連接智能設備的管道。
 
在智能家居應用情境上,小米的盤算是這樣的。通過路由器連接(Connect)所有智能設備(Smart Machine),通過手機來控制所有設備(Control),通過電視來顯示(Display)家中所有資訊狀態,最後實現智能家居的夢想。
 
 
圖三、小米生態圈-智能硬件平台推展策略
analysis_10528c_20150105.gif
 
根據雷軍的說法,小米生態圈屬於半開放的創新模式(Semi-open Innovation Model),核心是小米科技公司,產品只有三個,包括手機、路由器與電視。
 
而第二層屬於小米科技所投資的100家創新公司(應該是大於100家)及內容供應商,包括優酷土豆、愛奇藝、華策影視等。小米定義這100家公司屬於硬件企業,當然也隸屬於智能家居所將用到的智能家居硬件產品。
 
例如加一聯創做小米活塞耳機、九安醫療做智慧血壓計、紫米科技做移動電源、華米科技做智慧手環、智米科技做空氣淨化器,及小米投資美的集團所將進行的智能家電開發等。根據雷軍自己的說法,小米科技已經投資了25家硬件企業,並且已有6-7個產品發表。
 
小米生態圈的最三層則是待小米平台成熟後,在小米電子商務平台上所銷售的相關硬件產品。最後一層則是建立在以MIUI系統基礎之上的硬件廠商合作之推展。
 
最後,雷軍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比喻:「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所謂的風口就是大趨勢(Mega Trend),小米科技選擇了行動互聯網及智能家居這個風口,那你呢? (1388字;圖3)
 
本網站相關連結:
  1. 小米拉攏聯芯成立合資公司以解圍專利困境
  2. 小米的市值真的有達500億美元嗎?
  3. 小米獲利低得讓人驚訝,營運毛利為1.8%
  4. 小米機難跨出中國,侵犯Ericsson標準必要專利印度禁售
  5. 小米成為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之王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