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馬來西亞想成為亞洲矽谷,目標2025年培育5,000家本土新創公司

瀏覽次數:112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 茋郁 發佈於 2025年1月20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馬來西亞想成為亞洲矽谷,目標2025年培育5,000家本土新創公司
 
隨著馬來西亞進入政治穩定時期,它的新夢想是成為區域科技中心。安華政府於2024年四月份宣布了一項計劃,為入駐馬來西亞的外國新創企業提供財政支持、簽證和就業福利。包括主權財富基金Khazanah Nasional Berhad在內的國家資金將在未來五年內為所有本地企業提供276億美元的投資。

現在,馬來西亞宣布了一項為該產業引入1000億美元額外投資的計劃,即在 2025年培育5,000家本地新創公司和5家獨角獸企業。

既然如此,馬來西亞近期目標是讓吉隆坡加入東京、首爾和新加坡的行列,躋身Startup Genome生態系統排名等全球榜單。

根據投資資料庫PitchBook的數據,2023年新加坡和印尼分別達成了651筆和165筆創投活動交易。至於,馬來西亞則只有71筆交易,且交易總額未達到10億美元。如果與過去三年新加坡每年的交易總價值都超過90億美元來比較,馬來西亞的確需要提出更具可行的方案。

馬來西亞政府聘請的分析師Noor Amy Ismail對2023年當地的創投環境進行評估。根據Ismail研究韓國2014年的科技推動方式,其建議馬來西亞政府透過大筆資金奠定基礎,然後私人投資者才會開始湧入。

對於馬來西亞來說,其人才相對便宜,可用的辦公空間也很便宜,生活成本超級便宜,甚至與越南或印尼相比也是如此。在現今政治穩定時期,的確擁有吸引外資進駐的條件。

擁有美國創投公司500 Global的執行合夥人經驗的馬來西亞人Khailee Ng說,原本的馬來西亞背負著內鬥和政策反覆的歷史負擔,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一種自我挫敗的態度。過去兩年來,其發現在馬來西亞,這一情況已經少了很多。

他的團隊分析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間的198家馬來西亞本地新創企業,發現其中33家實現了獲利,年成長率至少為20%,收入達500萬美元。其中,11家公司的成長率超過60%,年收入達1,000萬美元。

另外,馬來西亞的長期挑戰之一是抑制人才外流至新加坡、澳洲和西方。根據統計2022年,有超過110萬馬來西亞人居住在新加坡,其中約四分之三是技術或半技術工人。如果馬來西亞不解決人才外流等問題,科技推動可能會成為一系列短期投資。

在全球方面,馬來西亞還必須克服2015年重大腐敗醜聞對其聲譽造成的打擊,在該醜聞中,馬來西亞官員將45億美元從主權財富基金1MDB中挪入自己的口袋。

即使如此,馬來西亞似乎想要在印度正崛起之時,期望能夠在美國和中國對抗中,獲得一些養份,壯大自己成為亞洲矽谷的資本啊!(1033字;圖1)


參考資料: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