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中國製造2025》規劃“1+X”體系 發揮資源配置之目的

瀏覽次數:247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表於 2017年5月10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針對《中國製造2025》,工信部規畫了「1+X」體系,「1」是指《中國製造2025》,「X」是指11個配套的實施指南、行動指南和發展規畫指南,包括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業強基、智能製造、綠慧製造、高端裝備創新等5大工程實施指南,發展服務型製造和裝備製造業質量品牌2個專項行動指南,以及新材料、信息產業、醫藥工業和製造業人才4個發展規畫指南。
 
11個X由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共同研究編制,目前均已發布實施。
 
中國官方認為,《中國製造2025》的確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由於世界經濟正處在動能轉換的換檔期,人工智慧、3D列印等新技術雖然不斷湧現,但新的經濟成長點尚未形成,「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
 
所以,中國大陸未來將從六方面著手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
  • 一是加大「五大工程」等實施力度;
  • 二是擴大試點示範城市(群)覆蓋面;
  • 三是加快重大標誌性項目建設;
  • 四是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
  • 五是優化製造業發展環境,實施更加精準的產業政策,推動落實已出台的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有效降低企業成本;
  • 六是務實推進國際交流合作,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投資合作,推動落實國際產能合作重大項目。
11個X不是指令性而是引導性的,旨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具體實施中還需要各級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金融機構等有關方面廣泛參與。下一步,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將加強《中國製造2025》“ 1 +X”體系的落實,細化分解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以目標為導向,圍繞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重點領域梳理凝練一批重點工作,明確時間節點,落實配套政策,與《中國製造2025》實施形成全局統籌、重點推進的工作合力。(616字;圖1;表1)
 
表、《中國製造2025》規劃“1+X”體系
「1+X」體系
11個配套
重點方向
建立
主要解決
5大
工程實施指南
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
突破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為方向
建立從技術開發到轉移擴散到首次商業化應用的創新鏈條
這兩項工程主要解決基礎能力問題
工業強基
解決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的工程化和產業化瓶頸問題
構建產業技術基礎服務
智能製造
以數字化製造普及、智能化製造示範為抓手
推動製造業智能轉型,推進產業邁向中高端
 
綠色製造
推動製造業各行業、各環節的綠色改造升級
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系
 
高端裝備創新
突破一批重大裝備的產業化應用為重點,
為各行業升級提供先進的生產工具。
 
2個
專項行動指南
發展服務型製造
通過加快製造業企業服務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培育融合發展新生態。
 
裝備製造業質量品牌
提升行動重在夯實質量基礎
打造以質量安全為基礎、高質量產品為核心、國際化品牌為標誌的製造業競爭新優勢
 
4個
發展規畫指南
新材料
以滿足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重大技術裝備急需為主攻方向
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支撐、軍民深度融合、產學研用協同促進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突破一批新材料品種、關鍵工藝技術和專用裝備
 
信息產業
加快建立具有全球競爭優勢、安全可控的信息產業生態體係為主線,強化科技創新能力、產業基礎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突破關鍵瓶頸,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完善基礎設施,深化普遍服務,促進深度融合應用,拓展網絡經濟空間
 
醫藥工業
加快技術創新,深化開放合作,保障質量安全,增加有效供給,增品種、提品質和創品牌
實現醫藥工業中高速發展和向中高端邁進
 
製造業人才
從製造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 設全局角度出發,完善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夯實人才隊伍建設基礎,加快培育緊缺人才,完善人才使用、流動、評價、激勵等機制
實現製造強國戰略目標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參考資料:
《中國製造2025》“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發佈時間:2017-02-10

 


本站相關文章:
  1. 再論《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產業的影響:10大重點領域
  2. 剖析《〈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2015版)》
  3. 福建版《中國製造2025》方案觀察
  4. 《中國製造2025》行動方案--製造業的發展路徑圖
  5. 《中國製造2025》觀察:政策走向與意涵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