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民間太空站Starlab將於2030年前搭乘SpaceX Starship進入太空軌道

瀏覽次數:2703|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4年2月7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民間太空站Starlab將於2030年前搭乘SpaceX Starship進入太空軌道

Voyager Space與空中巴士(Airbus)於1月31日宣布,由他們共同開發的民間太空站Starlab期望能在2030年之前搭載SpaceX的Starship火箭進入軌道。Starlab是少數正在開發的私人太空站計畫之一,因NASA為了避免2030年國際太空站(ISS)退役後出現重大缺口,啟動了「商業低軌道研發計劃」,使其計畫獲得NASA大量的投資。

Voyager的執行長Dylan Taylor表示,Starlab計畫將透過一次任務進行發射,而Starship是目前唯一正在開發能一次裝載該太空站8米直徑的重型火箭。而且,一次完成太空站的發射可以降低許多執行風險。如果需要多次發射的部分太空站,並在軌組裝硬體,成本可能昂貴,執行風險也大。為試圖避免這樣的情況,他們認為這是最好的方法。

Voyager與Airbus於今年初確定了其合資企業Starlab,並在去年8月公布該計畫。該合作夥伴關係利用了兩家公司的技術專長以及與各自政府太空機構的聯繫。總部位於德國的Airbus與Voyager其子公司Nanoracks都與NASA有相關豐富的合作經驗。

但由於Starlab Space LLC是一個跨大西洋合資企業,所以兩家公司必須完成各種最終審查,例如: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也因兩公司建立早期的合作,使Airbus能夠為Starlab提供技術支援及專業知識。

未來,Airbus將自己製造Starlab模組,以及合資企業未來將推出其他太空站艙間。然而兩家公司對此並沒有說明具體細節。

早在一年前,Voyager已表示將在2028年發射Starlab。然而,與SpaceX的新發射協議公告並沒有說明確切日期。其認為重點是在國際太空站於2030年退役前,將Starlab送入軌道。

Voyager表示,今年將有一系列的設計審查,並將在今年底進行初步設計審查(PDR)。PDR是一個關鍵性的里程碑,可確定該專案是否符合技術、成本和時間表要求。

Voyager及其運營子公司Nanoracks於2021年12月獲得NASA的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合約,用於設計與發展Starlab;當時,由Blue Origin以及Northrop Grumman個別領導的專案也獲得資金。然而,去年10月,Northrop宣布放棄計畫,進而選擇與Starlab聯手拓展太空對接技術並利用其天鵝座(Cygnus)太空船提供貨物補給,最近也才剛完成國際太空站的第20次補給任務,未來民間的太空站完成,該太空船運補的業務也將能持續進行。

民營太空站將對未來太空產業的發展方向產生重大影響。雖然目前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如發射日期、總成本等。期待Starlab進入軌道後,能順利接替國際太空站的角色,開啟民間太空探索重要的里程碑,也為人類在未來太空探索領域中打開更多可能性。(892字;圖1)


參考資料:
SpaceX will launch the Starlab private space station using Starship. Tech Crunch, 2024/01/31.
Starlab, meet Starship: Private space station buys SpaceX launch for later this decade. CNBC, 2024/01/31.
SpaceX's Starship to launch 'Starlab' private space station in late 2020s. Space.com, 2024/01/31.
Starlab Space Selects SpaceX’s Starship for Historic Launch. Voyager Space, 2024/01/31.​


相關文章:
1. Blue Origin發布Blue Ring多用途太空飛行器,可為太空活動提供廣泛服務
2. 日本月球探索登陸器因太陽能板未能運作,嘗試重啟中
3. Astroscale開發太空加油飛行器延續衛星的生命週期
4. 歐洲考慮將哥白尼衛星發射任務交給SpaceX以避免進一步延誤
5. Rocket Lab獲美國太空發展署5億美元合約,建造18枚軍事衛星
6. NASA研究國際太空站退役後的未來低軌道國家實驗室選項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