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自主研發「飛鼠號立方衛星」探測太空天氣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表於 2020年10月8日
圖、中央大學自主研發「飛鼠號立方衛星」探測太空天氣
國立中央大學自主研發的「飛鼠號立方衛星」(IDEASSat),預計今年(2020)12月將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由SpaceX代發射以共乘模式升空,發射到高度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後續由中央大學的衛星團隊進行飛控、追蹤及科學資料接收與分析;未來協助探測太空天氣,並提升台灣的太空科技實力。
負責研發的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系教授張起維表示,「飛鼠號」是一顆科學酬載的3U立方衛星,為監測人造衛星飛行的低地球軌道太空天氣而誕生,任務目標是探查500公里高度軌道的電離層結構,並透過衛星軌道的變化來了解空氣阻力的影響與變化。
據知,飛鼠號的科學酬載、電力次系統、衛星電腦、飛行軟體及結構皆由中央大學團隊自製及操控,再整合其他外購的通訊及姿態控制次系統。飛鼠號使用業餘無線電頻段發送指令及追蹤訊號發射,並以傳輸速度較快的頻段回傳龐大的資料,同時,飛行軟體也會自主判斷衛星是否進入通訊範圍,並且將天線指向地面站建立通訊連結。
所謂立方衛星,係指重量約 1 ∼ 10 公斤,屬於皮/奈米等級衛星。
「飛鼠號立方衛星」是國家太空中心執行「臺灣新興太空產業領航計畫-微衛星發展」,其中包含立方衛星(CubeSat)子計畫。此立方衛星計畫的目的是培養新一代太空技術人才,並產出立方衛星商用產品。本計畫自2017年開始發展三枚立方衛星,為圓形軌道,軌道高度在450到600公里間。這三個立方衛星由國內大學及本土公司承做,3U, 2U, 1.5U立方衛星分別命名為飛鼠衛星、堅果衛星及玉山衛星。三個立方衛星預計在2020年底至2021年間發射升空。
飛鼠衛星由中央大學研製,使用的科學酬載是自製的電離層探測儀(CIP),是福衛五號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IP的縮小版。此探測儀能現場量測繞地軌道上電離層的電漿特性,包括溫度、化學反應、電動力學等,偵測出電漿不規則體,以研究它對衛星和地面無線電通訊的干擾。(703字;圖14)
參考資料:
立方衛星計畫-國家太空中心
相關文章:
1. 福衛七號衛星發射成功 台灣搶衛星零組件商機
2. 完成福衛七號衛星操控系統100%自主研發
3. 我國第三期太空計畫10年投入251億元、扶植衛星產業供應鏈
4. 美國白宮將低地軌道列為太空研究優先重點
5. 小型衛星市場成長快速 散熱卻是成敗關鍵之一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