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循環經濟五模式打造零廢棄

關鍵字:循環經濟商業模式
瀏覽次數:1037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葉芳瑜、STPI科技政策研究組 發表於 2018年8月27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循環經濟五種商業模式

工業革命之後,全球生產模式大幅改變,「線性經濟」模式於全球製造業快速發展,它透過大量開採與大量製造,達到規模經濟的效益,另一方面,消費者漸漸習慣於大量購買與用過即丟的消費模式,將對地球資源的永續性造成極大威脅。以石化業為例,屬於我國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卻也屬於高度耗能產業,須高度倚賴自然原料,且無法避免排放過多有毒物質,對環境安全與人類生存造成嚴重影響。令人憂心的是,地球資源消耗非常快速,人類依賴的許多天然資源如石油、天然氣與貴重金屬等,都將在一、二個世紀內耗竭。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抬頭,漸漸有大型製造商轉型為「工業循環」生產模式,期望藉由打通開採者、製造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界線,讓資源在生產線與消費者間流動,達到「零廢棄」理想目標,卻又能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根據國際知名諮詢顧問公司Accenture將循環經濟歸納為五種商業模式,包括循環供應、資源回收、產品生命延續、共享平台與產品即服務,這些商業模式不僅是企業轉型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更是對既有價值鏈帶來變革動力。

循環供應指的是可完全再生、可回收的資源為基礎,取代線性的資源利用方式,逐步降低稀少資源的利用;資源回收是在產品生命週期將結束時,透過創新回收,將廢棄品轉換為有價值的產品,此種搖籃到搖籃的設計,可以讓產品的價值永續循環;產品生命延續是以延長企業產品的生命週期為概念,透過維修與保養等方式,確保產品使用週期,可大幅減少電子廢棄物的產生,並減少資源需求;共享平台則是連結了產品用戶的協作平台,透過共享模式的建置,推廣使用率較低的產品,並同時創造用戶價值;最後,產品即服務則是透過租賃與付費使用的方式,取代傳統「買即擁有」的觀念,對廠商而言,也有開發長壽商品的誘因。

全球知名的NIKE公司就是循環供應與資源回收的最佳典範, FlyknitTM技術使該公司能夠減低百分之八十的生產過程,生產出價值更高的運動鞋,不僅降低資源的使用,同時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且NIKE近年積極推動Grind-Program計畫,將舊鞋子與工業廢棄物重新導入生產原料,透過Slice & Grin技術,將鞋子分解,並將片狀的物質重新轉化為可使用的材料,達到資源永續的目的。這類的創新模式有助於公司擴大產業規模,創造更多高經濟價值的產品。

在產品即服務的概念上,Philips公司以推動智慧照明方案,透過擁有權的移轉,達到循環經濟的目標。智慧照明方案以租賃的方式,供消費者使用照明設備,從規劃安裝、保養維修到產品回收,提供一系列完整的服務,消費者不僅能夠享受到最新的設備,在最佳化的情況下,更能降低百分之二十的能源消耗。再則,身為全球輪胎的龍頭品牌米其林輪胎,近年在商業模式上取得重大進展,採用產品即服務的模式,讓客戶可以「租賃輪胎,而非購買輪胎」,這對業者與消費者而言將是雙贏的創新模式,消費者沒有後續的維護麻煩,而業者也因此更致力於開發使用壽命更長的輪胎。

在資源回收的國際個案上,Dell公司則是推動閉循環塑膠回收計劃。Dell每年處理超過兩萬公斤的回收塑膠,且開發48種產品使用循環塑膠。從設計上著手,首先減少膠著程序,並將塑膠零件模組化,使得塑膠零件可以不斷的重複使用,最後在透過廣佈的回收點收集廢棄的產品,將原料收回再製使用。此計畫的推動可使Dell公司長期原料供給風險降低,同時達到環境永續的雙贏優勢。

台灣中油在高雄永安地區與漁民合作,將液化天然氣廠的廢棄冷排水供給漁民,減少資源的浪費,廢水再利用創造經濟價值。由於天然氣廠中的氣化過程必須引進海水加溫,使用後的廢水溫度約為15度,對於中油來說無用的冷排水,卻可以幫助附近漁類養殖場的換水與降溫,透過不同產業的合作與循環利用,降低資源的耗損。中油2017年宣布未來六年將投資超過兩千億的資金於循環經濟、煉油、天然氣等領域,在解決廢棄物的政策裡,將從上游開始轉型並進一步改變消費模式,最後再透過強化廢棄物管理,達到生產鏈循環經濟的發展。

當全球意識到資源匱乏嚴重性後,由線性經濟轉型為循環經濟是成功且不可避免的趨勢,這也是為什麼各大企業紛紛願意開始投入,讓企業的以永續發展。對於想轉型的公司而言,並沒有一個絕對的轉型時機,走向循環經濟需要時間的累積和資源的塑造。不同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都有其獨特的方式嵌入價值,企業領導者做決策時,應考量到產品性質,與未來核心客戶價值。最後,廠商需清楚自身的定位,並找出最適合的商業戰略,確保技術是可持續性的,才是企業在轉型後永續經營的關鍵。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研究員)
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2018/08/26)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