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報作流程中,平時情報組織所需處理工作即是將外部的資料(Data)轉化成內部的資訊(Information),並製作資訊地圖(Information Map)。平時情報工作也包括規劃與執行步驟。規劃步驟為規劃所要產生情報地圖之空白結構與操作方法,執行步驟為根據上述操作方法,根據情報作業5M分析法按表操課。
資訊地圖(Information Map)應結合日常營運活動進行,包括研發部門每月月會時間排定一議題,針對序列情報官所收集之競爭對手專利揭露與技術揭露資訊地圖進行討論。行銷與業務部門,每月月會時間,亦針對所收集之競爭對手市場與產品地圖(Market & Product Map)進行討論,包括舊產品動態、新產品動態、新市場動態與新行銷模式動態等。總經理室亦於每月月會中,除針對主要競爭者與客戶之整體經營策略進行分享外,也整合其下各功能部門之資訊地圖,從全局進行分享與討論。
資訊地圖是每一個功能部門所需進行的資訊彙整工作,這些資訊除了是內部流程控管外,也包括外部競爭環境與競爭者的動態。因此,需擬定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並指定專責組織或同仁進行。從外部資料到資訊地圖有幾個捷徑,如圖所示,供讀者參考與運用。
首先是分類結構。所謂分類即是分門別類,分類有主分類、子分類與孫分類。分類方式即是隱含了未來此分類後資訊的使用意圖。分類表屬於一機密情報,需納入管理與控制。一般常見的分類是根據組織功能別的,例如產業、市場、產品、技術、專利與政府政策等。然整合上述多者而成的分類亦常見於一般情報組織中。分類表中的欄位與對應關鍵字為重點,因為分類的關鍵字代表著未來所要收集外部資料之種類。一般關鍵字不外呼公司名與產品名。公司名可延伸到組織名稱與個人名稱,甚至延伸到外部的供應商名稱與客戶名稱;產品名稱可延伸到產業類別、產品線名稱、零組件名稱、技術名稱等。
其次是資料擷取。資訊擷取要認清資訊目標來源(Target),這個資訊來源可能是某一些人、某一些刊物或是某一些網站。認清楚這些目標來源擁有哪些資料內容(Content)為關鍵。若是以刊物來說,這些統計結果的內容與其內涵是需要在未收集前即調查清楚的。若以網站論,網站的資料來源與網站資料庫的結構(例如包括哪些欄位,所涵蓋的資料是哪一年到哪一年,或最原始資料來源為何均為重點)。資料擷取的第二步驟即是”搜尋”妳要的資料。若以網路資料論,即是操作者要熟悉資料庫的使用語法,包括布林邏輯運算元與資料庫的使用語法等。例如在哪一資料庫欄位尋者妳所要的關鍵字有無出現,或出現頻率。
第三為資料分析。分析即是分解與剖析,分解是分解所找到的原始資料,剖析是辨明真偽並找出其中規則。若進一步釐清資料分析步驟,尚包括儲存、鑑定、分類與分級等動作。資料分析是資料轉變成資訊地圖重要工作,當然受到實務經驗與產業領域知識(Domain Know-how)的影響。資料分析的功力是無止盡的,持續累積資料分析經驗,並且找到厲害的老師(Mentor)或稱為”明師”(非”名師”)是關鍵。
最後為實務案例經驗之累積。從外部資料到資訊地圖的捷徑除上述分類結構、資料擷取與資料分析外,最屬基本但也最重要的即是實務案例經驗之累積,唯有自己仔細操作每一步驟,從眾多資料的蛛絲馬跡中找出規律,持續累積不同類別之資訊地圖製作,甚至數百張的資訊地圖運用,方能體會到資訊地圖處理的關鍵。當然這也告訴我們,大道甚夷而民好徑,老實做好每一資訊地圖處理工作,就是深化資訊地圖處理功力的最佳捷徑。(1198字;圖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