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日文翻譯書,作者為前日本BCG分公司負責人也是資深顧問—內田和成,書名為《假說思考法:以結論為起點的思考方式,讓你3倍速解決問題(The BCG Way—The Art of Hypothesis-driven Management)》,以下簡稱《假說思考法》。該書內容與策略規劃及顧問解題手法相關,理論與實務兼具值得推薦。本文也談談假設式思考法(Hypothesis-driven thinking)在策略規劃之運用,並且討論如何與原線性式思考搭配使用。
假設式思考法的核心觀念為遇到問題,先”想”(或猜)解法,再進行數據收集與分析驗證之。亦即”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之操作法。假設式思考法其實是一”非線性”解題方式,所謂非線性即是不是按照策略規劃流程之1.現況分析、2.目標設定、3.趨勢分析、4.策略擬定、5.資源投入建議等五步驟。而是先”猜想”可能答案,在此即為步驟五”資源投入建議”,再反覆驗證現況分析、目標設定、趨勢分析、策略擬定等步驟所需資訊與情報。
假設式思考法亦是一直覺式(對比於理性式)亦即右腦式思考法(對比於左腦之邏輯思考)。直覺式思考重視全貌與整體圖像,可以彌補理性思考的不足與操作效率。從內田和成的書名也可看到端倪,運用假設式思考法可以”讓你3倍速解決問題”。因為是直覺式思考,因此重視實戰經驗的累積,並且透過對問題的掌握,看出問題的本質與洞見(insight)。
那什麼是”假設”(Hypothesis)呢?《假說思考法》一書給了定義[1]:
所謂「假說」(hypothesis),是指蒐集資料過程、著手分析之前的「暫時性答案」。「假說思考」可說是一種思維模式或是習慣,從資訊還相當有限的階段起,就不斷思考問題全貌與結論。
換言之,假設式思考法出現在”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的每一環節,包括對於問題完整解答的”假設”(主流程)、對每一”分析步驟”過程的假設(次流程)、對支持數據的假設(數據)等,如圖一所示。換言之,假設式思考法的精髓在於”假設可能答案”,這個答案可能是整體問題答案,特定步驟答案或所向要支援論點數據之答案等,而此答案是一個”暫時的答案”。
我們常聽到如Mckinsey與BCG這類顧問公司,在為客戶提案之前已完成了”70%的結果”,這七成的結果樣貌其實就是從經驗或過往案例所推演出來的假設結果。
問題來了,如何進行此假設,或是如何提升假設的準確度與深度呢?首先,當然與分析者或稱顧問的功力有關,產業實務經驗值夠的顧問所建立的假設當然比一般顧問來的高。因此,提升個人研究能量與深度為關鍵。其次,外部專家網絡為關鍵。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針對特定議題累積專業的專家網絡,當問題到來時,先收集所信任專家的”可能答案”(即假設)並彙整之,答案可能也離此不遠。第三,建立個人”假設資料庫”(Hypothesis database),透過演練與案例收集,經常測試自己的”假設”離真正的答案有多少差距,並修正之。最後,假設式思考法還是需建構在原本線性思考的基礎實力上,因此需熟悉原本線性解題流程並鍛鍊基本工。
假設式思考法與原本線性思考法是互補的,唯有在實戰經驗中累積相關經驗,方能將解題的速度提升三倍,甚至進一步提升五倍。(1200字;圖1)
圖一 假設式思考法之思考流程
Source: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產業資訊室整理,2013/03
參考資料:
- 內田和成(Kazunari Uchida), 假說思考法:以結論為起點的思考方式,讓你3倍速解決問題(The BCG Way—The Art of Hypothesis-driven Management), 經濟新潮社, 2010年07月09日
- 再談策略規劃流程與核心思維, http://cdnet.stpi.narl.org.tw/techroom/analysis/2013/pat_13_A00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