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從可有可無資訊(nice to have)到深度情報(essential)之路

瀏覽次數:2040|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06年2月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緣起

電子時報(http://www.digitimes.com.tw)黃欽勇社長是筆者尊敬的產業分析前輩之一,其獨特、深度的分析觀點,與豐富的人文素養,讓一般讀者不論是閱讀他的文章,或是聆聽他的演講,都宛如是享受一場饗宴。

自2005年九月開始,黃社長每週一亦在新竹IC之音進行「科技行腳」的產業觀察心得分享,內容除包括目前電子產業的趨勢、警訊,現況的分析、解讀等,亦有其走遍五大洲七大洋所觀察到的各國(各企業)發展的利基、瓶頸等觀測。對於一般上班族而言,要準時收聽該廣播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電子時報也對此進行了貼心的設計,因此只要上網址http://www.digitimes.com.tw/ic/index_IC.asp#0102,即可聽與過去相關節目內容。

 

資訊的提供與吸收

2006年1月2日黃社長以『資訊的提供與吸收』為主軸,進行廣播節目的放送,網站節目說明如下:

知識經濟是未來的主流,擁有知識的人可以設立標準、掌握市場,成為附加價值最高的創造者;但是如何在資訊泛濫的時代,捨棄可有可無(nice to have),掌握不可獲缺、深度(essential)的資訊,讓關鍵資訊變成決策之依據,是投資人、企業中、高階主管、研究機構或政府主管機關值得省思的問題。本周節目黃社長將針對資訊的提供與吸收,分析他的經驗與看法。

 

在該次廣播中,社長分享他自身產業分析經驗,並且提出在知識經濟時代,也是資訊氾濫的時代,如何由可有可無(nice to have)資訊,提升到不可獲缺、深度(essential)情報之路,有興趣讀者可以前往該網站收聽。

 

深度情報的價值

在該節目中,黃社長分享了他的一個經驗。有一次,黃社長與宏碁前董事長施振榮交流。言談中,社長問到施董事長是否有”每天”閱讀電子時報,施董事長說:『有』”。社長再問,如果讓施董事長提前一天就看到電子時報內容,董事長願意付多少倍的價錢,董事長答:『三倍』。社長再問,除了讓施董事長提前一天看到電子時報內容外,再由專人將報紙中的百條新聞,整理成只有二十條,董事長願意付多少倍的價錢,董事長答:『五倍』。最後社長問,如果是由社長親自進行重要內容彙整,而不是電子時報的其他同仁,董事長願意付多少錢,董事長笑著答說:『十倍』。

從上面經驗我們看到兩件事,其一,資訊的價值有其生命週期曲線,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將資訊傳達到所需要的手上,是確保資訊價值最大的主要法則。其二,知識經濟時代,資訊氾濫,因此資訊情報的價值與提供者息息相關,換句話說,資訊情報的價值與兩極化的社會一樣,也將邁向兩極化,一類情報(essential深度情報)價值是另一類情報(nice to have可有可無)的十倍甚至百倍。

 

可有可無資訊到深度情報之路

快速取得深度情報是決策者夢寐以求的事,不論是投資人、企業中、高階主管、研究機構或是政府主政者均同,但是深度情報卻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經驗的累積。換句話說,雖然大家都希望快速取得資訊,但是重要資訊的產生可不是一般人經過一兩週的收集與分析即可獲得,而是需要可能多達十年的經驗累積,加上一兩個月的思考與研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輕易獲得的資訊,價值通常不高,或者如果資訊的內容不是站在使用者需求的角度提供,那價值亦無法彰顯。基於上面所論,建立一情報收集體系與分析體系,其實就是從可有可無資訊到深度情報之路。

圖一  情報收集體系與分析體系

 

圖二  SWOT分析面向

 

情報收集與分析體系

情報收集體系的整體架構如圖一所示,內容可參考先前所論述的相關文章,包括【企業競爭情報監控體系(一)】、【企業競爭情報監控體系(二)】、【企業競爭情報監控體系(三)】與【企業競爭情報監控體系(四)】等。內容不外乎,資訊的分類系統、電子新聞的來源、Google新聞情報收集、其他產業情報收集來源、經濟日報的新聞收集、週刊與月刊與個人情報管理系統等。換句話說,每一企業或個人,在此經濟時代,均需利用電腦與網路科技,建立自己的情報收集與管理體系。

上述情報收集的內容,基本上尚屬可有可無(nice to have)層次,如要提升到深度情報(essential),就需要有加值的過程。那何謂加值呢?加值者”客製化”與”打動人心化”也,亦即站在客戶(情報需求者)的角度上,提供客戶所需資訊內容,讓客戶利用該資訊快速運用於本身策略規劃與行動方針擬定上,而相關加值分析的內涵其實就是為客戶進行相關資訊的SWOT分析。SWOT分析面向如圖二所示,可參考先前文章,包括【波特五力分析與專利情報收集】、【波特五力分析的合作觀點】、【大環境、小環境與科學算命】、【SWOT、PEST與五力分析】、【BCG矩陣與產品佈局思考】、【BCG矩陣的時間因子與產品生命週期曲線】與【價值鏈、價值系統、產業鏈與微笑曲線】等。基本上,經由外部整體環境分析與個體競爭優勢分析,企業在SWOT分析所需考量因素均可一一納入。因此,結合上述兩類系統,資訊收集的過程與情報分析的程序均可一一建立,一旦藉此模式長久累積,深度分析與報導的資訊將可緩慢累積。

 

結語

知識經濟時代,掌握企業深度情報是企業最重要的競爭利器。然而,如何建立情報收集與分析體系卻是需要長時間的經驗與時間累積,在此期望資訊分析與產業分析人員都能夠藉由自身研究能量的累積,提供具有十倍甚至百倍的不可或缺情報。(2196字)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