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電子一哥變三哥--談廣達
第四四六期《今週刊》(2005.07.11~2005.07.17)以斗大標題”電子一哥變老三-林百里苦戰日記”探討昔日電子一哥廣達(電子五哥的稱號是郭台銘首先叫出來的),如何從1999年6月股價市值4921億,跌到今年6月底的1854億;如何從三年前是《美國商業週刊》全球科技一百強的第二名,到今年首次跌出一百強以外(對應於鴻海第2名、華碩第29名、明基第88名與仁寶第93名);對比於鴻海總市值變化,鴻海上市14年總市值成長199倍,廣達上市6年總市值成長8%。
關於廣達的衰退,《今週刊》編輯群在開場就以張忠謀所說:「創新有四個敵人,那就是既得利益者、一個成功的組織、領導人希望被愛戴、守舊與傳統」,並直指林百里包辦前三項,並且在內文中,以副標題點出林百里「決斷力輸郭台銘」、「執行力輸郭台銘」、「併購力輸郭台銘」與「管理力輸施崇堂」點出林百里的困境與盲點。
對比於《今週刊》的看壞廣達,《美國商業週刊》前陣子以罕見的大篇幅報導廣達,點出「由廣達首創的ODM模式,已經延伸全球PC產業鏈中,連電子專業組裝EMS大廠偉創力(Flextronics)都逐漸投入ODM模式中」(資料出處:《數位時代雙週》106期)。一個典範的創立者(ODM模式代工筆記型電腦,廣達1988年成立,1990年開始生產筆記型電腦)的創立者,歷經了十多年的成長經營後,自然面對成長的極限,如何在此成長極限中脫困,考驗著企業經營者的智慧與能力。
廣達王國的兩大衝擊
翻開2004年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資料,廣達筆記型電腦出貨量,翻登新高到達25%,也就是全球生產的四台筆記型電腦(NB)中就有一台是屬於廣達製造,而全世界筆記型電腦前十大品牌(分別為Dell、HP、Toshiba、IBM、Acer、Fujisu、Apple、NEC、Sony、Gateway)都是廣達的客戶,並有不同比例的產量交給廣達代工,而2005年廣達更立下目標擴展前十名以外的品牌,企圖將全球佔有率提高到三成。
雖然廣達持續提升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市佔率,但是卻面對兩大衝擊(或是威脅),一來代工毛利持續降低(以廣達毛利率論);從2001年的12.7%,到2004年已經降到5.2%,若加入相關匯差,幾乎已經沒有太多利潤,其次為二線廠商持續逼近;以全球代工量佔有率約為17%的仁寶而言,為了擴大整體產業供應鏈的掌握,在六月底決定與全球EMS第一大廠偉創力(Flextronics)合資設立一家新公司,並在NB周邊領域進行合作。仁寶與偉創力的結盟,最主要的衝擊對象就是廣達,一旦相關結盟得以持續進行,仁寶在上游關鍵零組件上,便可藉由偉創力的全球運籌能量進一步掌握,在組裝完成的全球出貨上,仁寶也極有可能借重EMS全球布局的產能持續擴散。
面對上述兩大挑戰,顯然廣達想要在筆記型電腦領域持續成長或是獲利,會有更加困難的仗要打。
廣達的多角化
面對NB單項產品的成長極限,當然廣達也早有準備。
薄型光碟機起家的廣明與面版起家的小貓廣輝,即是多角化經營之戰場。藉由多角化的經營或是水平擴展,林百里原本期待廣輝與廣明這兩根支柱,能為集團帶出一片春天,並曾宣示在2006年前,讓非NB的事業占營收的四成。可惜,翻開廣達2004年的年報,電腦比重仍高居84.2%(其次為周邊設備的10.3%與手機的3.6%)。
其中,廣明主要做筆記型電腦用薄型光碟機龍頭。今年六月底,廣明與日商TEAC訴訟三年的侵權案,才由桃園地方法院做出判決,判決結果為廣明敗訴,林百里要賠償台幣100萬,並且必須馬上停止製造販賣薄型光碟機,而廣明不服,因此將再上訴。同時間,廣明今年董事會也決定將原本總經理簡貞介轉成新增的副董事長,而由原執行副總何世池升任總經理。根據《今週刊》的報導,其原因應該與廣明成立光碟機與液晶螢幕自有品牌NU(恩悠),和簡貞介高價出脫持股有關,說的明白點,其實就是集團管理問題。反觀廣輝今年六月股東會後,也由執行副總兼發言人蔡娟娟宣示,廣輝六代廠的技術將脫離Sharp,完全靠自己發展。
根據《今週刊》的報導,廣輝預估今年面版出貨量約為1350萬片,全球佔有率約為7.5%(2004年廣輝面版出貨量全球佔有率約為6%,僅次於Samsung、LPL、友達、奇美、Sharp與華映位居全球第七)。雖然廣輝今年的產能中,約有900萬片仍是用於筆記型電腦,但是近年積極朝向數位電視市場與液晶監視器(代工廠為達裕,根據《今週刊》的報導,此公司其由林百里與寶成總裁蔡其瑞合作成立)發展。然而,受到面板一線廠友達與奇美的積極擴大產能與研發能量,廣輝其實在非筆記型電腦用的面板中面臨非常大壓力,這也是為何林百里近年,用了許多心力於廣輝經營的原因。
另一多角化--手機代工,成效不彰
以手機製造能量來看廣達的發展。根據廣達全球資訊網《大事紀要》所記載的資訊,廣達於2000年便推出自製手機Q1688,並且跨足無線通訊市場。若對照於鴻海於2000年才小量代工小靈通手機,顯然廣達在手機設計與製造能力上算是較為領先的。但是若對照於仁寶(筆記型電腦代工第2名)的華寶,與華宇(主要代工Gateway筆記型電腦)之華冠,顯然在筆記型電腦ODM領先的廣達,並未在手機ODM代工能量上有所累積。
《今週刊》將廣達的手機ODM失利歸之於三點,分別為手機部門未能明確分割(spin off)的策略失當、產品研發能量具有創意,但是實際量產到市場的時間太長、與切入手機自有品牌的失敗。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代工產業中最重要速度、彈性與專注力不夠。廣達在筆記型電腦代工上的過於成功,反而延緩了對於手機代工發展的關鍵,這些策略上的失敗,使得其他二、三線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商,在手機代工全球佔有率上,能佔有一席之地(雖然不大),但是廣達在手機代工上,卻無法有效的突破與發展,敗給後起之秀華寶與華冠。
未來發展策略
可以容納七千位研發人員的廣達研究院--烏龜形智慧型大樓,外觀已經完成,正進行內部裝潢。據估計,此研究大樓光建築成本就發費三十億,若加上軟體將達五十億。
研究院分成前瞻研發(Advance RD)、企業研發(Corporate RD)與事業部研發(BURD),並朝長中短期廣達集團所需研發能量累積,定位成發明工廠與智財工廠(IP factory)。此外,廣達研究院也與MIT和台灣大學共同合作,為廣達集團未來的創新秘密武器積極開發。
然而,廣達王國的策略主軸在哪裡?
我們認為廣達在本業--筆記型電腦代工的經營上,並未太大問題的產生,且在代工的產業鏈上已具有優良垂直整合的能力;然而今天的成功並不代表明天的成功,對照於鴻海藉由CMMS擴大到4C產業代工能量、華碩堅持往品牌方向前進提高附加價值….等,顯然廣達在筆記型電腦上太過成功,影響了廣達往其他產業發展的刺激與動量,讓廣達的未來能見度降低,由一哥退居三哥。
如何撥雲見日?筆者認為兩點。
第一,廣達除繼續保有NB代工優勢外,應全力壓寶下一世代的主流--數位客廳發展。其中數位客廳的核心,就是廣明的DVD光碟機與廣輝的液晶電視。據報導指出,近年林百里積極投入數位電視與數位家庭領域,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正面的發展,期待這些努力,能夠開拓廣達的營收成長,甚至在林百里的帶動下,也如同明基或是鴻海一般,嘗試在數位家庭上走出自己的品牌。
第二,大膽放棄手機代工。手機代工業務需要直接面對偉創力、富士康與華寶,挑戰之大。若能適度整合現有廣達手機代工能量、光寶手機團隊與華冠相關能量,或許有機會直接與上述手機代工三強對抗。如果無法積極有效的在手機領域佔據一席之地,那麼廣達手機代工能量前景將黯淡無光。並且,切入手機代工將與鴻海集團面臨嚴重衝擊,有損鴻海承諾不進入筆記型電腦代工的默契。
經營企業王國的樂趣,應該就是在出招的那一瞬間吧!
(290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