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美國對於盟友在半導體採取軟硬兼施策略

瀏覽次數:3100|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劉佩真 發表於 2023年10月13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美國對於盟友在半導體採取軟硬兼施策略
 
在華為逆襲推出Mate 60 Pro系列 5G智慧型手機產品後,叫陣美國的意涵濃厚,因而美方勢必在全盤檢討政策後,對於中國發動全面性的反擊,在此過程中,也將需要盟友的配合,此時美國對於陣營盟友在半導體則是採取軟硬兼施的策略,近期尤以Bloomberg報導點名多家台灣企業幫助華為突破美國限制、打造晶片工廠,以及美國已通知南韓,無限期豁免Samsung和SK Hynix在中國的晶片製造廠使用美國設備以生產晶片等消息最受市場矚目。
 
Bloomberg點名四家台廠協助華為建廠,顯然美方介意華為此次突襲的動作,相對也施予盟友壓力,此舉使得未來中國、非中國供應鏈陣營的劃分趨於顯著
Bloomberg報導台灣數家廠商正在協助華為替中國深圳地區一個不為人知的晶片工廠網絡打造基礎設施,對此經濟部投審司會確認廠商現在執行的業務是否在當初核准範圍內,貿易署也會協助廠商確認美方的實體清單管理,並提醒應避免違反國內出口管制規定;由此事件可知,雖然台廠處理的是建廠比較低階工程,包含廢水、環保等工作,無涉關鍵技術,但由於美方對於此次2023年8~9月華為推出新機的突襲動作較為介意,因此藉由美國媒體的動作來對相關供應鏈的警示意味較為濃厚,此舉也希望能對於未來美方全面性對中國採取反制動作時,能有盟友相對應的配合。
 
美國批准SamsungSK Hynix可以無限期向其在中國的工廠供應晶片設備,釋出拉攏南韓的訊號,不過韓廠未來於中國的投資恐仍將謹慎以對
2023年10月上旬美國宣布將延長對南韓晶片製造商Samsung和SK Hynix的豁免,使他們無需獲得批准,即可讓美國晶片設備進入中國,此則可讓兩家南韓廠商在中國生產線營運不確定性有所消除,也反映出美國釋出拉攏南韓的訊號,畢竟下一步美方對於中國大規模的回擊措施,亦需要有南韓記憶體廠方面的配合。不過雖然美國鬆綁南韓兩大廠於中國的晶片禁令,Samsung和SK Hynix也未必會再大舉投資中國,畢竟更多產能注入在中方,僅會使南韓自身限於美中兩強左右為難的窘境,況且未來政策走向也難保不會產生異動,故預料南韓兩家業者產線布局仍將會以中國以外的地區設為首選。
 
美國先行推進出口管制的範圍,再納入42家陸企,下一階段是否將AI晶片的管制擴大,或是針對DUV較高階的機台禁止出售給予中國則值得關注
有鑑於此次華為新機的推出觸及到美國的紅線,因而美國勢必將全面性檢討過去對於中國管制半導體政策的漏洞,而可預期將再度聯合盟友共同抗中,不但範圍將加大,力道也趨於增強。2023年10月上旬美國則率先採取出口管制範圍拉大,以涉支援俄軍事工業為由,將42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清單,此為近期第二次擴大出口管制範圍,上次宣布將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是在2023年9月25日,有10家中國企業與1名個人被列入實體清單,總計目前有700多家中國企業遭到美國列入出口管制清單中。
 
不過相較於此,各界更為關心的是美方下一階段是否將AI晶片的管制擴大,或是針對DUV較高階的機台禁止出售給予中國,此部分對於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甚或對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牽連效果較大,意謂美中科技戰的2.0版本將讓國際半導體上中下游產業鏈處於不確定性中,企業也相當憂心恐受波及。(1217個字;圖1)
 
作者資訊:
劉佩真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參考資料:
四家台企涉嫌助華為設晶圓廠  經濟部啟動調查。工商時報,2023/10/05
4家台廠遭點名助華為建晶圓廠  經濟部發函調查….若違規恐罰2,500萬。中央社,2023/10/05
美出口管制  再增42家陸企。經濟日報,2023/10/07
三星、海力士陸廠設備  獲解禁。工商時報,2023/10/10
美鬆綁晶片禁令  韓廠及時雨。經濟日報,2023/10/10


相關文章:
1. GaN 對電池測試系統的效益
2. 台灣半導體供應商將隨著台積電進駐歐洲,可改變歐洲在半導體的競爭力
3. 產業景氣輪動 2024年製造業可望重拾成長動能
4. 今年以來產業面臨的經營環境呈現震盪起伏難測
5. 產業正在尋找另一種突破生成式AI要太多運算的解決方案
6. 華為麒麟9000S晶片是否為中國反攻的灘頭堡?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