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華為麒麟9000S晶片是否為中國反攻的灘頭堡?

瀏覽次數:915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劉佩真 發表於 2023年9月26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華為麒麟9000S晶片是否為中國反攻的灘頭堡?
 
從過去美中科技戰的角力當中,美國不斷對於中國給予半導體各環節合圍之勢,並連同盟友共同抗中,不斷遭到打壓的情況,中國除了在2022年於WTO提起訴訟外,2023年才展開較為明顯的反擊動作,包括對於Micron的網路安全性審查未通過、8月1日起從中國出口鎵與鍺元素的出口需申報加以管制,再來就是華為推出新機震撼的消息,即國產化比率高的Mate 60 Pro、Mate 60 Pro+、折疊機Mate 15等產品,同時中國官方更宣布公家單位禁止使用Apple iPhone產品,甚或是Apple其他周邊產品,也再次推出第三期集成電路大基金,顯然中國期望藉由華為Mate系列新機型陸續上線,來催化其已突破美國的封鎖線而迎來國產化的黃金交叉點,甚至釋放出自主可控的半導體供應鏈突破在即。然而中國半導體國產化率是否能就此快速衝刺,未來即便美方強化管控也無影響,恐難以如此樂觀,後續對岸半導體建立在地化供應鏈依舊將面對高門檻的挑戰。
 
華為Mate Pro搭載的麒麟9000S晶片,預測是中芯國際以DUV機台再利用多重曝光達到7奈米製程來為其代工,顯然華為主要是透過迂迴的採購與生產,對美國示警的意謂濃厚
2023年8月29日,華為以「先鋒計畫」方式讓Mate 60 Pro悄然開賣,Mate 60 Pro該機型為全球電話,搭載鴻蒙4作業系統,具有AI隔空操控、智感支付、注視不熄屏等智慧功能,同時接入盤古人工智慧大模型。其中手機搭載的麒麟9000S晶片,拆解內含的晶片來看,國產化的比例有達九成左右,應該是中芯國際以DUV機台再利用多重曝光達到7奈米製程來為其代工,顯然華為主要是透過迂迴的採購與生產,對美國示警的意謂濃厚。
 
美國從2017~2023年對中國祭出擴大外資審查、出口管制範圍擴大、擴充實體清單、防堵5G與半導體、納入禁止投資名單、加強防堵半導體等管制措施,但在華為逆襲後,美方勢必全盤檢討並重新整頓政策再祭出重拳
美中科技戰以半導體為主,美國箝制中國的發展意圖顯著,事實上,2017~2023年對中國祭出擴大外資審查、出口管制範圍擴大、擴充實體清單、防堵5G與半導體、納入禁止投資名單、加強防堵半導體等管制措施,特別是2023年日本和荷蘭已與美國聯手限制對中國出口半導體製造設備,以及限制美企投資中國(鎖定半數以上營收來自先進半導體、AI、量子電腦的中企),同時美方對AI晶片管制範圍也納入中東地區。而在這次華為推出新手機之際,美方恐將會快速盤點目前對於中國的半導體或科技管控措施是否存有漏洞,以及該如何改善,並且亦會加強盟友效益共同抗中,也就是美方勢必全盤檢討並重新整頓政策再祭出重拳。
 
在華為此次新機已傾其所有能獲得的資源衝刺到極限,未來受制於美方的管控甚至還有後續更嚴厲的政策下,讓中國半導體業未來國產化的進程仍難以一路順遂
有鑑於先前中國已面臨美國包括設備、設計、製造等環節的限制,更搭配盟友共同抗中,況且對岸在半導體業國產化的進程仍是有限,因而預計華為此次新機已傾其所有能獲得的資源衝刺到極限,未來中芯國際要藉由DUV設備延伸到5奈米製程,恐怕良率、產能皆偏低,況且未來美方後續恐有更嚴厲的管制政策,故中國半導體業國產化的進程仍難以一路順遂。(1208個字;圖1)

作者資訊:
劉佩真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參考資料:
華為發售Mate 60 Pro,關注華為產業鏈投資機遇,萬聯證券,2023/09/05
華為Mate系列新機型陸續上線,產業鏈相關企業有望迎來催化,華鑫證券,2023/09/10
華為Mate 60 Pro彙聚多方面亮點,關注下周新品發佈會,萬聯證券,2023/09/11
佈局復甦鏈+自主可控,華為問界M7智駕版發佈在即,德邦證券,2023/09/11
華為Mate60Pro引發搶購熱潮,中山證券,2023/09/11


相關文章:
1. 
歐盟晶片法案生效,半導體產業會走向大家有飯吃,還是大家都只吃一點飯呢?
2. 英特爾獨特的封裝技術引領其採用玻璃基板,應對AI時代的工作負載
3. GaN 是否具有可靠性?
4. 支持RISC-V和蘋果供應商的Imagination,想複製Arm成功上市的模式
5. AMD推出工業及商業應用導向的Kria K24 SOM及入門套件加速邊緣創新
6. 今年半導體業產值跌幅再下修 醞釀明年反彈的基底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