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次醫療科技展:結合IT優勢技術、翻轉醫療產業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表於 2017年12月8日
圖、我國網通電子業跨足醫療生技
台灣醫療科技展(2017.12.7~10),由國內60位醫院院長組成諮議委員會,籌備將近一年的時間。蔡英文總統親蒞臨開幕剪綵,勉勵台灣的大健康產業,強調產業要走出去,政府會搭好網絡。
主辦單位Taiwan Healthcare+表示,台灣首次醫療科技展,展示各家醫院不同的醫療特色。包括台大醫院、三總、長庚、新光、國泰、慈濟、奇美、中國附醫、亞東、北醫、高醫、秀傳、彰基、嘉基、成大、中榮、中山附醫、怡仁,義大醫院、天晟、羅東博愛、壢新、馬偕、高榮、光田、為恭、陽明大學附醫、部立醫院、北市聯醫,等超過60家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共同展出。最大特色是首次加入台灣最強ICT產業,包括鴻海M次集團、大立光、遠傳、上銀、華碩、廣達、光寶、宏碁等台灣TOP科技企業展出最新IT科技和健康管理平台,一探未來智慧新科技,開創數位化醫療商機與最先進的臨床科技應用。
華碩推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務
華碩宣布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克魯斯健康科技公司、及中山大學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四方將結合醫療照護、學術研究與科技產業等專業領域,共同推動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務。
- 華碩的「ASUS HealthCare」(華碩健康互聯網)以提供全家人健康守護為服務目標,未來將依據不同對象,可規劃智能化健康管理方案,透過串聯智慧穿戴裝置、物聯網連網健康裝置,用戶所量測之血壓、血糖、體溫等各項健康資訊。透過雲端傳輸至遠距健康照護系統,由高醫遠距健康照護中心專業團隊提供智慧健康管理服務,讓用戶同時享有智慧生活及專業醫學中心團隊所提供之智能照護服務。並藉由高醫、克魯斯公司與中山大學學術及產業合作,未來可將收集到的原始健康數據進行演算分析,產出適合專業醫護人員參考之的數據圖表。
- 華碩轉投資醫揚(Onyx)進入智慧醫院。醫揚屬於華碩集團成員之一,整合母公司的工業電腦及行動裝置的優勢,攻入行動醫療設備、輔具及智慧醫院系統,具備優異軟硬體整合能力,從事研發、製造、行銷能力的醫療設備解決方案廠商,主要以自有品牌ONYX在各地行銷。同時,醫揚也為國際醫療設備大廠、醫療軟體公司代工,今年營收佔比中,自有品牌與ODM/OEM比重各半。醫揚的智慧行動醫護平台可用於遠距醫療及臨床管理應用,優化繁瑣的工作流程與減少錯誤機率,獲得國內外醫院陸續採用。
- 華碩推出「OmniCare智慧醫材共享平台」,整合多樣化的智慧醫材與醫療物聯網數據平台,協助醫療機構快速導入、發展智慧醫療應用。目前加入者有:百略醫學、安盛生科、米安科技、超象科技、泰博科技、動心醫電、達楷生醫與台醫光電等8家智慧醫材業者。OmniCare具備三大特色,包含協助醫院發展遠距照護、建置醫療大數據與精準醫療服務。
[後續報導2018.11.8]__華碩集團旗下華碩健康致力於精準醫療解決方案,以雲端、物聯網、AI技術提供醫療院所整合性智慧醫療解決方案。華碩健康攜手彰化秀傳醫院宣示雙方共同於精準醫療服務展開合作。包括:透過創新的智慧醫材裝置監測病人的心率、血壓、血氧等生理數據即時狀態,作為預防與遠端居家照護措施;量測數據資料亦可作為精準醫療研究發展,分析變異數值以提供每個病人個人化的疾病預防;AiNurse虛擬照護機器人則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引導病人進行血壓量測,提供基本判讀回饋與衛教資料,降低護理人員負擔;以及透過外型可愛的華碩Zenbo智慧機器人發展多元陪伴與照護應用等。
明基醫推出手術室整合方案「iQOR」
明基友達集團旗下明基醫的手術室整合方案「iQOR」陸續導入大陸三甲(相當於台灣教學醫院)等重量級院所,整合手術燈、手術床、手術用輸液管等耗材及專業醫療螢幕等設備,加上熟悉手術房需求及具備軟硬體系統整合能力,可客製化及模組化服務,滲透需求越來越高的手術室整合方案市場,成為新成長動能。
自主研發的彩色移動式超音波新產品「T3300」,具備了輕巧便於攜帶特性、13.3吋多指觸控式大螢幕、簡單操作易上手等特性,方便醫護人員即刻診斷行動不便病患,成為開展期間最訊問度最高的設備之一,未來在重症照護、緊急醫療、肌肉骨骼等應用領域備受看好。
明基醫子公司怡安將多角化開發輸液類產品之外的關鍵零組件,以及精進生產自動化能力,提升整體醫療耗材產品競爭力。
鴻海旗下樂養健事業群
此次參與2017年台灣醫療科技展,在預防、診斷、治療三大領域上,提供更加值得信賴的健康解決方案。以優化健康樂活、實踐精準醫學為主軸,打造全人照護、明日醫院、精準醫學、創新環檢等四大主題展示區,落實健康生活及布局全球市場之方向。
- 「全人照護」是結合硬體軟體以蒐集使用者的生理數據,整合生醫科技技術與創新健康管理平台,讓專家團隊可以實時全在地提供諮詢,成為每個家庭的健康守護者。
- 「明日醫院」是以病患為中心,藉由智能設備驅動資訊創意,提升醫療人員工作效率,改善病人就醫環境,同時協助醫院經營邁向高品質管理,建構醫療4.0的智慧醫院。
- 「精準醫學」則運用分子生物檢測技術、微流體晶片系統等高端醫學檢測平台,結合健康數據銀行所累積更多面向的生理數據,並藉由高效能運算中心淬煉海量訊息,進行智慧分析。
- 「創新環檢」則是以「乾淨的空氣、清潔的飲水、安全的食物」為發展目標,以多項獨家尖端檢測技術,為消費者把關食品與環境安全,守護樂活家園。
遠傳攜手亞東醫院 展示智慧醫療
遠傳電信近年以「Health健康+」服務積極投入智慧醫療與長照應用布局,2014年攜手亞東紀念醫院聯手展現「醫療X科技」跨界整合的集團綜效。關注三高等慢性病預防,也是國內少數能同時滿足民眾自我健康管理、以及醫療與長照機構對於健康照護2大需求的醫療物聯網解決方案。
- 隨著遠傳物聯網生態圈啟動及NB-IoT(窄帶物聯網)服務正式商轉,未來將結合更多生態圈合作夥伴的資源,為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以及鄰近國家,提供更多創新的智慧醫療、健康與長照解決方案。
- 在「居家照護」情境,遠傳「Health健康+」服務結合智慧居家感應物件與BoBee守護寶等穿戴式裝置,打造整合室內外定位、跌倒偵測及復健運動等居家照護。
- 在「長照服務」領域,遠傳與亞東醫院共同攜手推動「失智症共同照護計畫」。在現場展示「Health健康+」智慧床墊運用於醫院與機構照護的情境,提供資訊化的整合健康照護服務。
- 在「特色醫療」領域,亞東醫院展出包含心臟內/外科、一般外科、小腸移植、人工耳蝸、眼科、骨科、放射腫瘤科、癌症防治中心與國際醫療等10大科別,呈現亞東醫院的醫療技術、創新手術與特色醫療專科等服務。
東元集團跨足醫療領域
東元集團跨足醫療領域。旗下東元電機整合研發、家電及機電等事業資源,投入開發出節能型智慧空調品質監控服務系統,剛獲得第14屆國家新創獎,除用在東元工廠外,也以專案形式,獲台北市醫院、學校及商旅採用,目前還在五個場域作用戶體驗,明年目標要有百套用戶。
東元電機以低功耗廣域網路通訊技術,建構「節能型智慧室內空氣品質物聯監控服務」,提供用戶空調系統設備的節能監控,達到室內良好空氣品質的服務,讓使用者擁有舒適環境,包括溫度、濕度、CO2、PM2.5等數值都能達到最佳化。這套系統可望為使用者的室內空間達到符合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標準,達成率98%以上,並可以提高設備使用控管及維謢設備妥善率95%、還能節省用電5%以上、節省維護人力工時和耗材費用10%以上。
上銀集團跨足醫療輔具
上銀集團以機器人及傳動控制與系統整合技術優勢,跨足醫用輔助機器人在復健醫療、微創手術以及照護領域之解決方案。上銀與秀傳醫院合作開發應用在腹腔手術的扶持內視鏡機器人,以機器手臂扶持內視鏡提供穩定影像,增進手術品質與效率,並讓主刀醫師藉由踏板直覺式控制影像,獨立完成開刀。獨家專利虛擬中心點,確保傷口不擴孔,達到術後恢復快與安全等優點。搭配智慧化追蹤系統,手術機器人將可自辨識內視鏡影像並自動定位。明年將向南韓市場投石問路。
還有,上銀自主研發洗澡機器人,是國內首創高階沐浴輔助機器人,全電動升降浴缸與移位系統,內建水療按摩、智能化溫度控制與自動消毒系統,方便照護者獨立操作、移位病患,為重症患者提供貼心的沐浴服務,還照顧到照護員的職業安全。另外,展出全系列復健機器人,涵蓋醫用等級的下肢康復機器人,透過專利三點支撐、快速上機設計、多重安全保護機制,讓病患練習站立且可同時練走,達到早期介入,把握黃金復健期,以及延伸到社區及居家復健的行走訓練機。事實上,上銀投入上肢復健機器人多年有成,本次醫療科技展展示新一代的學習型上肢復健機器人。
新光保全展出雲端居家照護系統及醫療輔具
展出CareU雲端居家照護系統,及人形輪廓離床偵測系統,讓亞健康族群,無論在家或是機構,能夠有隱私地接受照護。引進SASUKE病患轉移機械手臂、RT 2 WALKS助行機器人、自主移動式輪椅機器人KEIPU,運用機器人科技,協助照護者減輕體力負擔,也讓被照護者提升生活自主能力。
本網站之觀點
數位科技將對醫療及生技產業帶來三大影響,包括:一、醫療產業將數位化,IT科技將再次創新;二、醫護及病患將同時體驗數位醫療的好處,但醫療管理體系也挑戰大數據分析;三、醫療產業經理層對資訊科技重視度將大幅提高及新評價超越其他產業。(1998字;圖1)
本站相關文章:
1.精準醫療市場2016-2023每年以12.3%成長
2.預防醫療突破性技術: 金奈米檢測試片
3.Doc.ai將Blockchain與AI結合帶入健康醫療
4.科技大廠整合AI決戰智慧醫院
5.智動住宅醫療照護不打烊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