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智慧車產業布局與各國政策法規

瀏覽次數:6897|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賴明豐 發表於 2017年9月15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STPI電子書]
探討車聯網產業之重點廠商專利佈局與分析
作者:樊晉源、賴明豐、謝佳靜
ISBN:9789576192050(PDF)
出版機構: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出版年月:2017-02
語言:中文
頁數:70
電子書定價:2000


線上試讀及訂購連結:
https://payment.narlabs.org.tw/stpibooks/book/bookDetail?id=000000005ad2942f015adb46b80e40d3
 

隨著汽車結合資通訊技術衍生的各式應用火紅發展、車廠與元件商也大力推波助瀾,加上無線通訊技術逐漸普及相關標準規範也如火如荼在發展中,預期車聯網應用進展將大步向前,成為各大廠商爭相插旗發展的重要市場。
 
在這樣的概念下,車輛不再僅僅是交通工具,未來還可以連結現有各種交通建設及智慧生活應用服務,進一步串連協同車輛、家電、網路、半導體、甚至交通運輸產業帶來革命性的產業升級機會,甚至包含網路產業、物聯網產業、大數據相關應用產業等等,對產業而言,車聯網將是產業追求升級轉型的契機。
 
車聯網實際上就是要構建一個智慧交通網路,透過先進感測器技術、通訊技術、網路技術、資料處理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應用在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並建立一個有效率的整合管理和控制系統(陳建青,民104),用來實現人、車、路、環境之間的智慧協同,是目前物聯網應用領域中最具有潛力產業之一。
 
自動駕駛則是近幾年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許多車廠已逐漸將相關機制導入車輛功能中(如圖2),例如光達、雷達、攝影機、超音波收發器、差分GPS技術,再加上慣性測量裝置與專門供汽車航位推算使用的輪胎里程表等等技術都有助於取得車輛週遭環境資訊,進而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目的(Jamie Moss,民105)。

 

圖 2 實踐ADAS系統的技術與服務

因此,各項科技的進步,加速了資通訊產業與車輛電子產業間的整合,也促成了智慧型運輸系統與智慧型車輛的發展,預期能夠有效降低因車禍傷亡及運輸壅塞付出的國家成本(MIC,民103),同時有助於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國家生產力並延緩全球能源耗竭及暖化效應,成為世界各國極力投注資源推動的重點之一(如圖3),在美國、日本及歐洲等眾多先進國家中尤其受到重視,都以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減緩交通壅塞情況,以及降低環境面的衝擊為目標,但其間的差異就在於歐盟明顯強調不同國家間交通運輸系統的連結、美國著重在交通壅塞與事故的問題、日本聚焦解決高齡化社會帶來的衝擊,韓國、台灣與中國則是跟美國目標相同,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就是因為近幾年歐美國家以政策帶動的熱門應用。

圖 3 各國政府從法規面強制推行ADAS系統的狀況
資料來源:經濟部技術處(2015)

現階段歐美各國對於新世代車聯網技術之產業標準均已逐漸成熟,反而是亞洲國家正積極對此一項目積極發展,面對此一狀況,我國勢必必須嚴正重視。本研究嘗試藉由產業、標準、專利、學術論文、政策五個不同角度,思考整體車聯網產業未來相關機會,並從中找尋出相對應之技術,做出適當之布局分析,協助台灣廠商思考未來在此一產業之定位。從中有效提供台灣產業之適當發展途徑。並探索新世代智慧車發展之契機,協助台灣廠商能夠趕上此波潮流。(1086字;圖1)
 
 
參考資料:
Jamie Moss(民105),從CES一窺汽車產業新趨勢 自駕車風潮席捲全球。新通訊元件雜誌。
MIC智慧行動通訊研究團隊(民103),全球主要國家智慧運輸發展動態。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
陳建青(民104),三大基石到位 車聯網商機大量湧現。新通訊元件雜誌。
經濟部技術處(民104),聚焦物聯網-解析顯示器產業未來關鍵技術與商機。工研院出版。


本站相關文章:
1. 
263家公司正在自動駕駛車領域競賽,尋求商機
2. 法規政策輔助以提升智慧車效益
3. 區塊鏈革命--如何影響貨幣、商業並改變世界
4. 2030年人工智慧將提高全球GDP達15.7兆美元
5. 車載新時代,智慧汽車與物聯網技術之應用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