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世界經濟論壇(WEF)發佈「全球風險報告」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發佈「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17,12th Edition),其中針對新興技術可能帶來收益及風險,以衝擊程度和可能性為風險排序,列出了左右未來十年世界發展的可能。
新興技術之風險解析
新興技術帶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4IR)將在各方面帶來重大改變,而改變帶來的影響一體兩面。如何在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降低風險,將取決於如何管理,如何制定規則、標準、設立機構和其他機制來構成個技術發展要素。
新興技術往往引發正反兩極的反應,就是:潛在收益及潛在風險,也就是說,隨著獲利之同時,隱藏之風險也隨之而至,而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點。隨著技術的快速變遷,並意識到社會的延滯、政治、地緣政治等對創新的影響之後,我們須以更急迫的態度面對這項挑戰。
多年來,全球風險報告一再提及技術風險。早在2006年版報告中,呼應了當前技術的一大隱憂 ─ 隱私權受到侵犯將減少社會凝聚力。這情況被歸類為最壞的發展結果。2013年的報告中對「錯誤訊息的快速傳播風險」進行討論,顯示社會信任正被侵蝕,激勵措施不足以確保維持穩定的品質監控和事實測系統(fact-checking)。四年後的今天,這個隱憂正持續擴大,甚至發展成潛在性影響了民主的基本架構之趨勢。
2015年,新興技術被列入重點風險之一,如人工智慧和生物科技帶來的倫理問題。
今年(2017),全球風險認知調查(GRPS)提出12項新興技術,以因應迅速變遷的科技環境且將對全球風險有何重大影響。
表一、全球風險認知調查(GRPS)針對12項新興技術
12項新興技術
|
技術
|
內容
|
1.
|
3D列印
(3D printing)
|
使用廣泛的材料與方式,進行基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達到運用有機組織進行生物3D列印的創舉。
|
2.
|
先進材料和奈米材料
(Advanced materials and nanomaterials)
|
創造新材料和奈米架構為發展有利的材料屬性(例如: 具有形狀保持性、新功能性、熱電效率)
|
3.
|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
|
可替代人類工作的機器,增加更多思考相關任務、多重任務、準確運動技能的可執行性。
|
4.
|
生物技術
(Biotechnologies)
|
基因改造工程、測序和治療、並生物計算和合成生物學的創新。
|
5.
|
能源獲取、儲存和傳輸
(Energy capture,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
電池和燃料電池方面的重大突破:藉由太陽能、風力和潮汐等可再生能源技術,並透過智能電網系統進行能量分配和無線能量的轉移。
|
6.
|
區塊鏈和分散式記帳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
分散式分類記帳技術基於加密系統(cryptographic systems)進行管理、驗證、並公布交易數據紀錄,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ies)的概念基礎等同於比特幣(bitcoin)。
|
7.
|
地球工程學
(Geoengineering)
|
行星系統中的干預技術,通常藉由減少二氧化碳或管理太陽輻射以減輕氣候變化影響。
|
8.
|
遍佈的鏈接傳感器
(Ubiquitous linked sensors)
|
或稱「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利用網絡傳感器遠程連接,追蹤並管理產品、系統及網絡。
|
9.
|
神經科學
(Neurotechnologies)
|
如智能藥物、神經成像等創新,以及能閱讀、溝通、影響大腦活動的生物電子介面創新。
|
10.
|
新型態計算技術
(New computing technologies)
|
計算機硬體的新架構,如量子計算、生物計算,或是神經網絡處理、及當前計算技術的創新發展。
|
11.
|
太空技術
(Space technologies)
|
更廣泛的探索太空領域,其技術包括微型衛星、高級望遠鏡、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和集成火箭噴氣發動機。
|
12.
|
虛擬和增強現實
(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ies)
|
人類和電腦的下一步發展介面,涉及沉浸式環境(immersive environments)、全息讀出(holographic readouts)和製造數位與現實的混合疊層。
|
Source: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17, WEF
新興科技之管理困境
如何管理新興科技是現今的一大考驗。若以嚴格的政策規範,將有可能延遲技術發展或阻礙了發展的潛力。但若沒有明確的制度,投資者將會因為擔心之後管理成效不佳,而使技術遭到濫用或失去民眾信心,而不敢投資。
理想情況下,管理制度須保持其穩定性、可預測性、並且透明化,以建立投資者、公司、科學家等的信心,並讓大眾能產生一定程度的信任去評估早期負面成果報告。舉例來說,當自駕車發生事故,事故發生是否就要將自駕車禁止,這取決於人民是否信任已經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來管理技術的發展。
但管理制度也須保持彈性且具有足夠的適應性,並和快速變遷的技術發展保持良好的相容性。技術與技術相互碰撞、或是原有技術提供其他領域技術新平台,都將帶來發展的全新可能性。
目前,新興技術的管理政策呈現不協調的情況,有些技術受到嚴格限制,而有些技術因其不適用於現行管理制度體系,而根本不受限於任何制度。管理人員和先進技術研究常常不列入管理制度的管轄範圍。即使可以從相關領域來取用相關政策,但往往因為很難預見何為需要受到保護的二級和三級效應,而很難制定。先前紀錄顯示,新科技最終的效益及風險常與最初專家的建議有很大差異。
某種程度來說,新技術潛在的利益風險權衡是可被預期的,但要如何達到平衡就是討論的重點。有論點著重於發展技術,即使技術起初將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但仍可合理地預期之後將會有其他技術以創新的方式來削減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即使強烈的希望限制特定技術的發展(如自動化致命武器系統),但要制定有效的實際管理制度有一定的難度。
藉由媒體分析民眾逐漸對管理新技術的困境有進一步的了解,主要認知源於新聞媒體對關於新技術管理難題的報導,相比於2013年,2016年對此議題的相館報導足足多了一倍。
在最新的全球風險認知調查(GRPS)中,對大眾進行了關於12項新興科技的潛在利益和可能的不良結果進行調查,以此了解大眾認知層面和對管理的需求。
需要加強管理的技術
在針對全球風險認知調查(GRPS)提出的12項新興技術進行的大眾意見調查中,探討了大眾對新興技術潛在利益和可能的負面結果的看法,如前面所述,著重利益的平均分數遠高於考量風險,顯示受訪者普遍對於技術發展整體抱持樂觀的態度。
在大眾意見調查認為:
1. 左上方區塊分布為大眾認為風險高於平均,且效益低於平均的新興技術,這顯示受訪者一方面對評估此區技術不太有自信,且大眾對此區技術的理解程度較低。
2. 右上方區塊內有三項技術分布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生物技術/新計算技術),此區為風險和潛在效益都高於平均的技術。
3. 分析指出,大眾對人工智慧高風險的認知來自於媒體報導,2013年至2016年間,媒體對「是否該對人工智慧保有疑慮」有逐漸增加的報導。
4. 在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中,民眾對於從12項新興技術中選出最具有風險的科技,最常提及的技術也是人工智慧和機器人。下表示以經濟、環境、政治、地緣政治和技術層面選出前五大最具風險的技術。
5. 在全球風險認知調查(GRPS)受訪者的意見中,對於哪項技術需要更進一步管理,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生物技術以超過40%的比例占居一二。以現階段來說,這兩項技術的管理模式是非常不同的。
6. 以生物技術來說,其涉及醫學、農業、工業用途的生物體改造,因此須嚴格規範。生物技術已成為全球性的管制議題,於1992年即訂立「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全球已有196個國家簽訂。
7.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則只在少數地方受到管控。根據經濟史學家Gavin Wright表示,以一般性用途來說,其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已經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舉例來說,機器學習運用線上翻譯、網路搜尋或是語音辨識使用上,則歸類在數據使用的管理規範下 ; 工業機器人則受到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訂立的標準規範 ; 國內機器人主要是通過現有的產品認證法規管理。
表二、新興技術最具五大風險控管排序
|
領域
|
經濟
|
環境
|
政治
|
地緣政治
|
技術
|
排名
|
1.
|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
|
地球工程學
|
太空技術
|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
|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
|
2.
|
新計算技術
|
能源獲取、存儲和傳輸
|
能源獲取、存儲和傳輸
|
虛擬和增強現實
|
新計算技術
|
3.
|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
|
生物技術
|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
|
生物技術
|
遍佈的鏈接傳感器
|
4.
|
能源獲取、存儲和傳輸
|
先進材料和奈米材料
|
地球工程學
|
遍佈的鏈接傳感器
|
虛擬和增強現實
|
5.
|
遍佈的鏈接傳感器
|
太空技術
|
新計算技術
|
神經科學
|
神經科學
|
新興技術潛在對原本商業模式的破壞性影響正與日俱增,並不是多戲劇化的轉變,而是已經不知不覺的在各領域產生改變。如自駕車方面,現今社會還未進入對減少人力操控或全自動駕車有必要性需求的時代,但支持自動化的技術越來越多的介入「普通」的車輛當中。
汽車產業是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4IR)帶來的技術變遷,也是商業模式改變的最好例子。汽車製造商都很明確知道,現有的汽車所有制度將會逐漸改變,因此需要有長遠的規劃,以因應時代變遷。2016年12月,福斯(Volkswagen)成立MOIA移動服務公司,主打從自己擁有車轉移到共享移動及隨選移動。
全球風險深度相連性,意味著技術轉變交互作用下,對全球風險可以產生加成的效應。此效應不只源自於新興技術,在全球風險報告第一二部份也提及了早期技術的轉變,對現今社會和政治造成的波動。
在技術轉變造成的重大影響中,對勞動市場的衝擊最為明顯,特定產業和地區的收入明顯降低、失業率也隨之升高。這將導致整體社會的不安定,失業和社會不安定也產生了加成的效應。
再者,從責任的角度下看風險和興新技術的交互作用下,誰須負起責任。首先,提到責任歸屬就不能不提保險產業,正如汽車製造商為自駕車的發展做好準備,未來的事故減少意味著保險公司必須為汽車保險的急劇下降做好準備。但責任的概念可以非常廣泛,也包含對社會結構盡保護責任。有些機構已經漸漸開始對勞工權利義務的不確定性和新興的「零工經濟」(gig economy)做出相對措施。
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下技術快速變遷的挑戰,我們應確保社會重要基礎設施穩定地持續發展。
結論
第十二版的全球風險報告發布於各地原有的社會架構和經濟趨勢正在崩解的局勢下。在全球競爭和全球經濟較衰退的情勢下,持續性的不平等可能會破壞市場資本主義的合法性。同時,將有社會文化極端化的風險,間接損害國家決策進程和阻礙重要的全球合作。
現今技術為人類解決許多困境,但其發展速度也帶來許多不安定的因素。其影響範圍很廣從自動化而破壞的勞動市場到剛性社會加劇的政治對立。我們必須加強對技術轉變的管理,並且必須更快速地進行,且更甚以往更積極尋求全球化合作,一起努力找尋機會找到共同的解決方案。(3322字;圖1;表2)
參考資料: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17, 12th Edition pp. 43-47, 58. WEF, 2017/01
本站相關文章:
- WEF公布2016 年10大創新技術 將改變人類生活
- 韓國利用虛擬實境與全息圖技術擴大韓流影響力
- 2017年物聯網與新興科技將驅動市場營收成長
- 5G大未來 繞著三核心轉
- WIPO 2014年全球專利申請概況 中國以92.8萬件居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