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美法院判決SEPs專利權人可就被告惡意侵權獲加重侵權賠償:Core Wireless v. LG

瀏覽次數:3161|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朱子亮 發表於 2016年11月28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美法院判決SEPs專利權人可就被告惡意侵權獲加重侵權賠償:Core Wireless v. LG

本案是極少數SEPs專利權人原告獲得惡意侵權賠償之訴訟案例之一。2014年美國專利授權公司Coreless Wireless控告南韓電子產品大廠LG之智慧手機產品,侵害其兩項無線通訊標準必要專利(SEPs)一案(Core Wireless Licensing v. LG Electronics, Inc., Case No. 2:14-cv-912-JRG),一審德州東區聯邦地方法院法官Rodney Gilstrap於2016年11月1日發佈本案終判,其中依據被告LG專利無效主張立論過於薄弱、以及LG在雙方授權協商過程中存在不合理行為等事實,判決相當於陪審團持續性權利金賠償判決之20%數額,作為LG惡意侵權行為之加重侵權賠償。

一、本案概述

Core Wireless購自諾基亞(Nokia)的13項標準必要專利,於本案中指控LG手機產品侵害其2G GSM/GPRS、3G UMTS及4G LTE無線通訊標準。Core Wireless曾就此些專利向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提出公平、合理及非歧視性(FRAND)原則授權承諾保證,最後陪審團庭審結果,認定LG侵犯其中2項標準必要專利(US 6,633,536、US 7,804,850,見圖一)、前述專利為有效、LG行為構成惡意侵權(加重賠償數額於庭審後由法官決定),以及共228萬美元持續性權利金(running royalty)賠償。 
表一、Coreless Wireless兩件SEPs專利陪審團庭審結果
系爭專利及請求項 是否侵權 是否有效 是否為惡意侵權
US 6,633,536 Claim 19
US 7,804,850 Claim 21
Source: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6/11
 
本案訴訟前,雙方曾進行長時間授權協商,共七次會商皆在南韓首爾(LG總部所在地)舉行。談判過程中,Core Wireless曾就其侵權主張向LG提供詳細陳述解釋,LG方面則主張其產品並未侵害此些專利,同時2項專利亦不具標準必要性。

庭審前,訴訟兩造已同意應以符合F/RAND原則之持續性權利金形式,作為系爭SEPs侵權賠償。LG曾經向法庭聲請以系爭專利為具F/RAND授權義務之SEPs為由,排除原告之惡意侵權主張,為承審法官駁回,然而法官表示,倘若陪審團認定惡意侵權成立,則將重新考慮LG之主張,以決定是否核給原告惡意侵權加重賠償救濟。庭審後,承審法官主動討論是否核給惡意侵權加重賠償之議題,並以LG授權談判期間行為以及訴訟期間該方所提出專利未侵權及無效主張之合理性,做為判斷依據。

法官說明,專利法284條(35 U.S.C. § 284)允許地院就被告惡性重大侵權行為施予加重賠償懲罰,相關裁量基準,在於被告惡意侵權行為之情節輕重:(一)針對情節重大者,給予三倍加重賠償懲罰;(二)情節較輕者,給予較低比例之加重賠償懲罰;(三)情節輕微瑣碎無需以法干涉者,不給予加重賠償懲罰。

承審法官依據以下事實結論,裁定LG須支付相當於陪審團持續性權利金判決之20%、共約45.6萬美元之加重侵權賠償

1.被告LG在本次訴訟發起之前,對於專利侵權一事早已詳細知悉,而原告Core Wireless亦曾向LG提供系爭專利請求項對照表等詳實解釋,說明LG產品如何侵害850專利請求項等,故儘管LG在授權談判及訴訟期間能夠就原告侵權主張提出反駁,仍不足以免除惡意侵權責任。

2.被告LG於訴訟期間提出之專利無效主張,立論基礎過於薄弱,理由在於該方證人證詞承認,LG在過去侵權調查中,實已做出結論,認為系爭專利為非顯而易知。

3.LG於授權談判期間之不合理行為,顯示其缺乏獲得授權之良善意願。法官特別指出,在雙方最後一次協商談判中,LG方面邀請Core Wireless派遣代表至首爾會談,並事先承諾將提就授權事宜提出一具體授權金額數字,然而會談一開始,LG忽然改變其態度,僅向Core Wireless代表提交一紙書面聲明,聲稱雙方目前最好還是法庭上見,以及LG不希望成為Core Wireless公司的首位專利組合授權對象,故請Core Wireless先想辦法與其他智慧手機大廠達成專利授權協議後,再來找LG談判,LG將考慮是否比照既有授權個案來辦理。法官認為,倘若LG決定終止授權談判,則僅需以電郵方式通知即可,而不應要求對方大費周章飛去首爾來接受一紙聲明;LG以此一無理方式來草率終止授權談判並繼續其侵權行為,不但顯示該方毫無談判誠意,同時亦顯示該方拒絕談判並繼續侵權行為之動機,並不在於其主觀相信系爭專利無效或未侵權,而是不願意成為第一個Core Wireless公司的被授權人。  

二、評析

目前,本案兩造尚未決定是否就一審結果提出上訴。本案系爭專利,雖為具有F/RAND授權義務之標準必要專利,然而並不能致使被告免除惡意侵權責任,理由在於美專利法284條適用在所有情境條件下之惡意侵權行為。最終,本案承審法官同意加重賠償判決之主要關鍵,在於被告LG拒絕獲得授權之動機,並非是主觀相信專利無效或未侵權,而是不願意成為第一個被授權人,顯然此一動機,不足以證明該方具有談判誠意及獲得授權之意願,同時LG在談判過程中草率且近乎侮辱性之行為,最終亦成為法庭上呈堂證供,此一情形並不意外,理由在於法官所考慮的是授權談判過程之整體情況(totality of circumstances),故任何惡意小動作都有可能成為關鍵把柄,如發生在具F/RAND授權義務之SEP侵權案件上,所可能導致的,就是被告方遭法院認定缺乏獲得授權之良善意願,原告甚可據此要求就侵權產品發佈禁制令等救濟,影響可謂顯著。(1805字;表2)
 
表二、專利訴訟案件基本資訊
訴訟名稱 Core Wireless Licensing S.a.r.l. v. LG Electronics, Inc. et al
提告日期 2014年9月26日
終審日期 2016年11月2日
本案原告 Core Wireless Licensing S.a.r.l.
本案被告 LG Electronics Mobilecomm USA Incorporated
LG Electronics, Inc.
訴訟案號 2:14-cv-00912-JRG
訴訟法院 美國德州東區聯邦地方法院
爭議專利 US 7,804,850 B2
US 7,529,271 B2
US 7,383,022 B2
US 7,599,664 B2
US 7,782,818 B2
US 8,165,049 B2
US 8,792,398 B2
US RE 44828 E1
US 6,978,143 B1
US 6,477,151 B1
US 6,266,321 B1
US 5,946,634 A1
US 6,633,536 B1
爭議產品 實施及具GSM/GPRS、UMTS、LTE通訊標準相容性之LG手機、平板等無線通訊裝置產品。
訴訟結果 LG產品侵犯536及850專利,兩項專利為有效,LG行為構成惡意侵權,228萬美元持續性權利金賠償,45.6萬美元加重賠償。
Source: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6/11
 
 
參考資料:
Core Wireless Licensing S.a.r.l. v. LG Electronics, Inc. et al
Case 2:14-cv-00911-JRG-RSP (Lead Case,911與912案庭審前程序合併審理)
 
Doc. No 547, 08/23/16, MEMORANDUM OPINION AND ORDER. Signed by Judge Rodney Gilstrap on 8/23/2016.
Doc. No 570-2, 09/09/16, AMENDED JOINT PROPOSED FINAL JURY INSTRUCTIONS
 
Core Wireless Licensing S.a.r.l. v. LG Electronics, Inc. et al
Case No. 2:14-cv-912-JRG (Consolidated Case)
 
Doc. No 32, 09/19/16, JURY VERDICT.
Doc. No 47, 11/02/16, FINAL JUDGMENT. Signed by Judge Rodney Gilstrap on 11/01/2016.


本站相關文章:
  1. 專利侵權訴訟是專利申請品質最嚴厲的審查:大立光 v. 三星
  2. 105年度專利侵權判斷要點說明會講義
  3. 美國專利侵權發生於境外與屬地主義:WesternGeco v. ION
  4. 美國專利侵權發生於境外與屬地主義: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v. Marvell
  5. 美國專利訴訟案2015年12大重要判決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