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AI新創公司的無商業模式,還能夠持續多久?

瀏覽次數:3753|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 友子 發表於 2024年5月7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AI新創公司的無商業模式,還能夠持續多久?

儘管新創公司普遍低迷,但追逐輝達和微軟股市成功的投資者卻以創紀錄的資金水準湧入AI新貴,在過去的一年裡,一共催生了數十家預估市值數十億美元的新創公司。由於這些新創公司難以將炒作轉化為收入,引發了人們對泡沫的擔憂。

根據CB Insights的數據,2023年投資者在生成式AI交易中投入了218億美元,比2022年增加了五倍。這些交易的平均融資規模為5,100萬美元,而產業平均規模為800萬美元。這表示投資於AI新創公司,似乎要更多資金。

創投公司都相信AI是未來,因此看到大量投資,是為了不想損失未來獲利的機會。但問題是,即使是創投公司都不知道AI商業模式會是什麼樣子,透過不停的摸索,找到一條獲利之路,絕對於創投所期盼的,這也是OpenAI成功的原因之一。

對新創企業估值上升的擔憂在矽谷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AI淘金熱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投資者正在開出巨額支票,只為了讓這些新創公司起步。這種情況有一點像網路泡沫時期的模樣。

吸引輝達和前谷歌執行長Eric Sc​​hmidt等支持者的新創公司Imbue,於2023年的融資中,就讓其估值超過10億美元。如今Imbue正在投入大量資金開發AI模型,希望有一天能夠創建自動化AI代理。為了專注於研究,公司做出了不進行商業化的「深思熟慮之戰略決定」,投資者也支持這種做法。

Inflection AI是另外一個例子,在成立後的一年裡,Inflection AI籌集了15億美元來開發為其主要產品提供支援的語言模型,這是一個名為Pi的聊天機器人,可以為用戶提供情感支援。但該公司找不到有效的商業模式。 於2024年3月,Inflection 執行長和他的大部分員工跳槽到微軟,留下了Inflection AI的空殼。如今這家公司正在嘗試向企業銷售軟體的新策略。

其他籌集超過1億美元資金的新創公司幾乎沒有收入或完全沒有收入。其中,包括數位化身創造者Character AI,該公司於2023年從創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等投資者籌集了1.5億美元;Magic AI是一家編碼助理新創公司,2月籌集1.17億美元。

Jasper和Tome等一些早期獲得創投家資助的生成型AI新創公司,在營收成長低於預期後也不得不裁員。

創投公司紅杉資本估計,AI產業在訓練語言模型所需的最先進的輝達晶片上投入了約500億美元。相較之下,生成式AI新創公司只帶來了30億美元的營收。

總之,人們無法判斷市場什麼時候會失去耐心,或者什麼時候會進入淘汰賽,這種無獲利模式的AI新創或許只能期待生成式AI的採用將加速,帶來市場熱情,或者盡快構思出一種商業模式,才不會走投無路啊。(1091字;圖1)


參考資料:
Investors Are Showering AI Startups With Cash. One Problem: They Don't Have Much of a Business. Wall Street Journal, 2024/04/30.
AI Startups Investment vs. Business Reality. Gestalt IT, 2024/05/01.


 相關文章:
1. 蘋果AI戰略愈來愈清楚,這很可能是近年來蘋果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了
2. 特斯拉裁掉大部分超級充電佔團隊的背後,有更大的野心
3. 中國四家AI獨角獸的崛起,期望能夠成為中國的OpenAI
4. 日本AI新創公司想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為日本汽車產業注入強心針
5. 突破中國低價競爭,特斯拉正走入重新調整策略時期,每一步都關係著其能否重返榮耀
6. 微型工廠是製造業永續的解決方案之一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