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淨零排放將是國內外半導體廠另一重要戰場

瀏覽次數:465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劉佩真 發表於 2022年6月28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淨零排放將是國內外半導體廠另一重要戰場

由於半導體產業生產過程中排放龐大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水資源,並產生許多危險廢物,因此半導體業者可謂是全球ESG及永續發展、綠色布局的先行指標,同時終端客戶對於淨零排放等永續概念的要求,也將持續讓全球半導體廠積極加速往此方向來邁進,亦將成為技術、業務競爭以外,另一個重要隱形競爭力的戰場,故美、台、韓等三大半導體供應國的領導廠商均展現相當的行動力。
 
台積電在台灣製造業淨零排放的規劃與實踐上屬典範廠商
國發會已於2022年3月底正式發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淨及策略的說明,而台積電又是綠色環保的先驅者,例如公司已利用碳權抵減達成全球辦公室淨零排放、台灣廠區辦公室及海外子公司100%使用再生能源、全球第一家加入RE100的半導體企業,以及興建全球首座工業再生水廠、連續兩年獲得全球AWS白金級認證最高分的半導體企業、綠建築認證面積全球半導體業第一、單位產品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提前達成、公司首座零廢製造中心將於2030年啟動、落實循環經濟、廢棄物回收率連續六年達95%且掩埋率連續十一年小於1%。此外,台積電將以年合併營收的1~2%投入長期節約減碳的ESG領域,也承諾2050年將供應鏈一併納入淨零排放,且設定2050年達排放零成長,並於2030年回到2020年排放量的水準;綜合上述,台積電堪稱是國內淨零排放的箇中翹楚。
 
而除了台積電,聯電也已陸續加入RE100,並擬定相關減緩措施,具體落實淨零行動,力求達到短、中、長期的目標,公司預計2025年達成15%採用再生能源,2030年達到30%,2050年達成100%採用再生能源目標;甚至南亞科南也積極推動綠色生產,進行節能減碳,銷售節能產品,並採購綠電,未來公司也將籌備加入RE100,接軌國際的標準,朝向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美廠以Intel最為積極  協助轉換過渡至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半導體製造價值鏈
Intel身為全球第二大、美國的龍頭半導體企業,對於淨零排放的藍圖亦有相當的規劃,例如2022年提出的「2040年前全球營運範圍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相關措施、2030年前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並承諾於2040年前達成全球營運範圍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推動供應鏈責任的正面影響,前者主要是不斷提升Intel產品與平台的能源效率並減少碳足跡,同時攜手客戶和產業夥伴,為整個科技生態系打造減少溫室氣體足跡的解決方案,後者則是Intel擴大在責任礦產採購方面的工作,並落實與多元化供應商合作的14億美元年度支出。
 
韓廠Samsung、SK Hynix等半導體大廠  訂立節能與碳排放等環境長期承諾
Samsung在回收計畫、節能產品、產品包裝方面的表現較為突出,顯然公司在循環經濟、再生材料等層面的琢磨較多,但在能源與碳排放則仍有進步的空間,主要是在於Samsung仍仰賴石化燃料,對於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待提升。至於SK Hynix,不但是南韓首家倡議RE100的企業,循環經濟上的成果也備受肯定,同時ESG方面的治理也向台積電學習,直行從上到下貫徹環境的作為,對於節能與碳排放管理也有長遠的規劃,整體表現優於市場預期。(1142字;圖1)
 

參考資料:
台積電、聯電追求淨零排放 盼更多再生能源供應。中央社,2022/3/30
劉德音:淨零碳排 半導體未來最大挑戰。工商時報,2022/3/31
三星電子透過認證系統管理供應鏈碳排放。電子時報,2022/5/31
英特爾發豪語 2030年達100%使用再生能源。電子時報,2022/6/1
SK 海力士如何成為南韓 ESG優等生。電子時報,2022/6/6
 
 
相關文章:
1. 終端需求強弱不一牽動半導體業景氣的變化
2. 車用半導體市場供需仍顯緊俏台廠布局漸顯成效
3. IMEC主導SSTS永續半導體聯盟預測IC價值鏈晶片製造對環境影響
4. 全球主要經濟體減碳目標
5. 美日CoRe高峰會高科技及半導體供應鏈合作
6. 台積電iSystem減碳或綠色轉型正挑戰供應鏈重組及採購戰略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