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地圖(Technology Roadmap)是研發管理與技術規劃重要工具之一[1]。技術地圖討論的不僅是技術,而是一組織如何透過研發計畫的執行,開發特定領域之技術,並將技術應用於產品上以拉大與競爭者之間的差距,同時搶占新市場之商機與持續獲利。
技術地圖是有時間軸的,並且此時間軸是由現在往未來延伸。從此角度來看,技術地圖即是一組織之未來性產品與技術的策略規劃,及產品與技術間關係與整合模式之規劃。
典型的技術地圖架構如圖一所示。技術地圖的最下一層為研發方案(R&D Programmes),其實就是研發資源投入的方向與研發專案的設定。研發方案的結果產出(Output)即是技術開發的完成,因此在時間軸上,T1位於R&D1之右上方。由於研發方案有分類,技術的成果也有對應的分類。
技術地圖的最上一層為市場(Market),即是消費者對於產品屬性的需求,例如眼鏡的功能即時讓消費者”免於”看不清楚的能力。技術地圖的市場可用消費者屬性來區隔,或是不同地域與不同消費者的組合。通常,一研發方案、技術或產品的發展,最終都要問消費者是否願買單,亦即消費者的可接受度。
研發方案即是研發資源的投入,除了應用於技術的發展外,對於產品的設計與開發等也需要特定研發資源的投入。例如科技美學加值於產品中,可透過嶄新產品介面之設計以打入特定市場,這些,均是研發方案應用於產品發展之具體例子。
從上述說明可以看出,市場規劃、產品規劃與技術規劃是可以透過一系統性的操作模式展開的,而研發方案即是要完成市場規劃、產品規劃(Product Planning)與技術(Technology Planning)規劃之資源投入(Resources)。
至於,技術地圖的操作模式與重點為何?其實技術地圖實務操作包括四大特點。
其一,技術地圖為一策略規劃工具,因此規劃流程其實需要幾次的迭代(Iteration),亦即不管你是從技術→產品→市場(技術推動規劃,Technology Push),或是市場→產品→技術(市場拉動規劃,Market Pull)開始,都需要經過幾次的收斂操作。
其二,技術地圖雖然屬於未來時間的規劃,但實際操作上需要以過去時間到現在所累積的優勢(Strengths)與劣勢(Weakness)為基礎。需要說明,典型以專利資訊所進行的競爭比較,其實就是表徵過去時間的技術內涵。換言之,專利地圖可以看成是”過去的技術地圖”的事實與表現。
其三,技術地圖中的技術與產品屬於內部優勢提升與累積的規劃,而市場屬於外部驅動要素,從SWOT分析角度論,技術與產品主要目的是要提升優勢,而市場的探索目的即是主要是掌握潛在機會(Opportunities)。
其四,典型技術地圖的縱軸雖區分為市場、產品、技術與研發方案,但實務上可進一步依需求調整。例如實務上,整體公司需要有一張完整的技術地圖,而對應的每一事業單位(Business Unit)也需要有一張對應的技術地圖串連。另外,也有諸多案例顯示許多技術地圖應與供應商一同合作並建構一完整的未來發展藍圖。
最後,技術地圖的製作並不需要從頭開始,先進國家政府與學術單位均已繪製諸多實用技術地圖,提供產、學、研界參考,進一步案例可以參考本網站前期報導文章【日本經產省公佈「2009年技術戰略地圖」】與【解讀2015台灣產業發展願景:六大領域與29個關鍵技術】等文說明。(1196字;圖1)
圖一 技術地圖典型架構[2]
參考資料:
- http://en.wikipedia.org/wiki/Technology_roadmap
- Nabil N.Z. Gindy, Bulent Cerit, Allan Hodgson, (2006) "Technology roadmapping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17, pp.404 – 416
-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2009/pat_09_A007.htm
-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2008/pat_08_A03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