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問到「智慧型決策系統」(見【智慧型決策系統】一文討論)與「情報理論」的關連性(見【商業情報學的小細節與大關鍵(上)】、【商業情報學的小細節與大關鍵(中)】、【商業情報學的小細節與大關鍵(下)】等文討論),本文進一步討論。
智慧型決策系統與情報理論之對應關係如圖一所示。以資料層級(Data)論,生產流程控管所需之控制器(Controllers)、感測器(Sensors)與致動器(Actuators)所累積或運作之均屬於資料。不同點在於控制器屬於數位資料(Digital Data),而感測器與致動器屬於類比資料(Analog Data)。在【商業情報學的小細節與大關鍵】系列文章中,我們也討論過,資料是屬於外部與尚未結構化過的。
一般而言,每一工廠或設備會有一人機介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 HMI),其中此人機介面就好像是一個小電腦,此小電腦呈現每一製程或設備之運作狀況與參數控制模式,此人機介面可算是最基本之資訊層(Information)。有時候,人機介面會同時監視與控制許多控制器,例如整體生產線之運作條件與狀態,則此人機介面也屬於資訊層。資訊層與資料層最主要的差異在於資訊層屬於內部的、結構化的,其中內部是指情報組織之分類範疇內,而結構化更是依據情報作業程序所擬定之分類架構。
資訊層(Information)與情報層(Intelligence)的差異在於決策需求,因為有了決策需求,方才啟動情報循環。決策需求之賦予也是平時(Peacetime)與戰時(Wartime)之主要區別。其中決策需求在情報理論中可分為「戰略以及戰術規劃」、「內部執行現況監控」、「危機以及衝突管理」、「競爭者情報與預警」與「友軍以及環境掃瞄」等五類。若以如生產管理之模式來看,主要決策需求為「內部執行現況監控」及「危機以及衝突管理」。
「內部執行現況監控」是指監視與控制「原規劃」與「現有執行結果」之差異,目的是確認「現有執行結果」與「原規劃」是吻合的。若「現有執行結果」與「原規劃」兩者吻合,則出現綠燈,若不吻合則顯示紅燈,超前則顯示藍燈。若「現有執行結果」與「原規劃」兩者不吻合,則需提出趕工計畫,當成下階段執行之依據。
「危機以及衝突管理」是指生產過程階段發生需緊急處理之狀況,這些狀況當然不是原本預期的,因此需進行「危機管理作業」。生產線危機管理最常發生的即是某一段時間所生產的產品品質不良,需要透過情報理論與循環找出根本原因,並設法解決。
從情報理論來看,情報層所顯示之「內部執行現況監控」或「危機以及衝突管理」其實不是總經理室(CEO)所要看的計分卡,而是情報長(CIO)螢幕上的計分卡,但實際執行上,這兩者可以一樣。
從決策理論來說,越往決策層接近的知識領域(Knowledge Domain)需要越廣,因為決策通常需要考量諸多因素,其中內部現場執行的「內部執行現況監控」或「危機以及衝突管理」只是一部份。完整的智慧型決策系統思維包括「戰略以及戰術規劃」、「內部執行現況監控」、「危機以及衝突管理」、「競爭者情報與預警」與「友軍以及環境掃瞄」等五部分,且此五部分均需要有資料層、資訊層與情報層架構,當然也要有感測器、致動器、控制器、人機介面與計分卡等操作層次。(1220字;圖2)
圖一 智慧型決策系統與情報理論之對應關係
圖二 智慧型決策系統情報架構
參考資料:
- 智慧型決策系統,
http://cdnet.stpi.narl.org.tw/techroom/analysis/2013/pat_13_A031.htm
- 商業情報學的小細節與大關鍵(上),
http://cdnet.stpi.narl.org.tw/techroom/analysis/2013/pat_13_A011.htm
- 商業情報學的小細節與大關鍵(中),
http://cdnet.stpi.narl.org.tw/techroom/analysis/2013/pat_13_A013.htm
- 商業情報學的小細節與大關鍵(下),
http://cdnet.stpi.narl.org.tw/techroom/analysis/2013/pat_13_A01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