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專利商品化與創新商業模式(下)

瀏覽次數:331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13年1月2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專利商品化除考量商業模式之設計及科技產品的行銷外,如何與現有研發流程扣合亦為關鍵。

在【全域流程的研發管理】一文中,我們提出研發管理之全域流程觀念。此觀念是以一研發組織擬透過自行研發將研發成果商品化的邏輯進行整理,若進一步將非專利實施的實體(Non Practicing Entities, NPE)納入,即可得如圖一之專利商品化全域流程表示法。

專利商品化全域流程包括內部研發與開放創新兩部分。內部研發即是透過研發人力的建置與研發資源的投入,擬定研發題目進行技術開發,並取得關鍵性專利,因此包括研發與成果專利化兩步驟。而開放創新模式則為透過購買取得外部專利,並搭配現有專利成為專利組合而運用。

兩點說明,其一組織進行專利商品化可同時搭配不同創新模式進行。第二,不論是內部研發或開放創新,研發前或是專利收購前的前端分析及未來探索,均為重要工作。其中,前端分析即是研發前或專利購買前的分析與規劃工作,而未來探索牽涉較長時間的未來預測與評估。

從圖一亦可以看出,不論商業模式圖的執行與專利銷售執行,均是專利運用階段之”執行工作”,而其執行成果績效能否展現,關鍵還是在於前端之規劃與設計工作,包括商業模式圖的設計與專利之行銷規劃工作。

結合【專利商品化與創新商業模式(上)】、【專利商品化與創新商業模式(中)】及本文之討論即可得到「專利商品化商業模式圖」繪製之整體流程與關鍵思維。

以下進一步討論『專利商品化商業模式圖』操作過程之重要思維,供讀者實際操作時參考。

一、建立跨領域工作團隊,包括專案主管、市場行銷人員、研發人員、專利分析與運用人員。專案團隊以不超過8人為佳。

二、決策者認同此跨領域工作的重要性,指派專案負責人或自己擔任專案負責人推選團隊,並委託熟悉策略規劃之導引師協助。

三、由熟悉策略規劃的導引師(Facilitator)導引進行。導引師為專利與技術策略規劃之幕僚,非實際決策者。

四、建立專業前端幕僚團隊,包括現有企畫人員與序列情報人員。企畫人員掌握內部與決策需求,序列情報人員分析競爭對手、潛在競爭對手、供應商與潛在客戶動態。

五、專案時程以四個月為上限,並應採專案管理流程進行,過程中建立與組織內部決策者的互動模式(含檢核及決策)。

六、專利商品化商業模式圖應與企業整體營運之規劃結合,並搭配其他研發道路圖、產品開發道路圖、行銷規劃與生產製造規劃等。

七、專利商品化商業模式圖繪製過程保持對外部動態的敏感度,並納入過程中的新變數。專利商品化商業模式圖完成後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便於在過程中掌握最新動態。

八、建立知識管理架構,累積不同案例同時透過專案之進行累積部門內規劃能量。序列情報人員亦建立知識管理架構,持續的建立標的個案分析之資料。

九、建立專案內部知識分享模式,讓規劃團隊即時掌握外部狀態。專案完成後,亦建立組織內部分享模式,將成功規劃經驗擴散到組織中其他部門。

十、歸納專案所累積之操作方法,並成為內部後續操作之標準作業程序(SOP),同時動態修正此標準作業程序。(1125字;圖1)

圖一專利商品化全域流程

pat_13_A008.gif

參考資料:

1.全域流程的研發管理, http://cdnet.stpi.narl.org.tw/techroom/analysis/2013/pat_13_A001.htm
2.專利商品化與創新商業模式(上), http://cdnet.stpi.narl.org.tw/techroom/analysis/2013/pat_13_A004.htm
3.專利商品化與創新商業模式(中), http://cdnet.stpi.narl.org.tw/techroom/analysis/2013/pat_13_A006.htm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