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美國晶片和科學法案刺激美國半導體製造投資 但未來呢?

瀏覽次數:514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Kyle 發表於 2022年8月15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美國晶片和科學法案刺激美國半導體製造投資 但未來呢?

多年來,美國兩黨為投資美國創新所做的努力最終以拜登總統簽署 "晶片與科學法案" (CHIPs and Science Acts) 告終。然而,這項歷史性的法律只能初步確保美國在半導體製造的產量上不再跌落更多市佔率,如果要真正帶領全球,美國必須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

根據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研究,在美國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將耗資3500億至4200億美元。

由於半導體供應鏈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在亞洲,幾乎所有國家都有政策輔助半導體公司的先進製程晶圓廠,因此,美國這一筆527億美元的激勵措施,的確有其必要性。根據BCG預估,建立一座先進的邏輯晶圓廠耗資約300至400億美元,其預估到2030年,美國如果新建5到6座先進製程晶圓廠,每月生產35,000片晶圓,也僅能滿足美國消費的25%。

美國商務部長希望這一晶片法案可以帶動多達4000億美元的投資。如今除了英特爾在俄亥俄州將投資1,000億美元之外,美光將投資400億美元用於記憶體晶片製造,GlobalFoundries則將斥資42億美元在紐約建造處理器工廠,再配合台積電和三星正在美國建立的新晶圓廠,似乎仍未達到這一目標。一般預計,還會有其他投資陸續進駐。

例如:Nantero是一家試圖使用一種叫做碳奈米管NRAM(Nano-RAM)來超越當今記憶體晶片的新創公司,也希望通過晶片法案的資金能夠讓它在美國找到一家晶圓廠生產。

即使如此,人們不應該期望美國能夠立即從晶片法案中得到產能的緩解。一方面,建造一座新晶圓廠需要數年時間,因此新產能不會馬上到來。另一方面,許多產品仍採用較舊且不太先進的晶片,這一領域晶片法案不能協助太多。不過,讓少數晶圓廠大幅降低成本仍可幫助美國製造業復甦,但要建立已在亞洲盛行的豐富的供應鏈網絡,甚至提供切割成晶片晶圓的巨型多晶矽晶錠等材料,再進行所有測試、封裝和組裝的工作,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Fusion Worldwide預計,該法案的資金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現在最重要的是,美國商務部必須迅速批准晶片法案的申請,以便資金能夠盡速流動。因為根據以往經驗,法案若沒有即時將資金撥出去,也是枉然。

根據對2007年和2010年美國競爭法案的審查發現,該措施中的28個新項目中只有一個得到了實際實施和資助,因為其必須獲得國會審查。

即使537億美元被標記為緊急支出,這意味著這筆資金已經得到充分保障,無須國會批准。然而,該法案的大部分其他條款,仍需要國會批准。這對於長期確保美國科學創新仍有很大變數在。因此,簡單來說,晶片與科學法案只是一個開端,未來挑戰仍非常艱鉅。(976字)


參考資料:
Companies increase investment as Biden signs law boosting U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The American Independent, 2022/8/9
Biden Sends $53B to US Chipmakers by Signing CHIPS Act Into Law. CNET, 2022/8/10
CHIPS And Science Act Is Now Law. That Doesn’t Mean Policymakers’ Work Is Done. Forbes, 2022/8/12
US Commerce Chief Hopes Chips Bill Spurs Up to $400 Billion in Investment. Bloomberg, 2022/8/10


相關文章:
1. 拜登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以鞏固美國在未來科技的領導地位
2. 晶片與氣候法案尋求通過 能否拉抬拜登政府?
3. 美國國會提出《CHIPS Act》法案,5年250億美金振興美國半導體產業
4. 2022年擴建原有工廠和興建新工廠的投資額達1090億美元,是好是壞?
5. 全球晶圓代工廠啟動軍備競賽 台積電勝算仍高
6. 麥肯錫:2030年半導體產業邁入1兆美元,汽車、運算與無線成為推動力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