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於中國法院判決的公開缺乏一致性、透明度和完整性,一般大眾不易取得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的完整資料,但這並不代表現有的資訊沒有價值。根據智慧財產權諮詢公司Rouse透過其中國智慧財產權行政訴訟和民事侵權訴訟的分析工具CIELA,對判決已經公布的民事專利侵權案件第一審,發布2021年中國專利訴訟的統計資訊。
2017年後,不論訴訟案件總數或是外國原告的發明案數量不斷增加,多年來,中國政府實施了各種加強和提升智慧財產權制度的措施,包括在2014年設立專門的智慧財產法庭,使得外界對中國智慧財產權機制的信心提高。
中國逐漸成為外企原告之訴訟地
2020年外國原告提起的發明專利(invention patent)訴訟減少了62%,從68起降至26起。不過這並完全反映了實際的趨勢。受到COVID疫情影響,法院被迫關閉、授權書(power of attorney)無法及時完成公證和取得法律認可等,都造成了案件數量的下滑。
此外,由外國原告提出的新型(utility model)侵權案件出現增長,並且過去幾年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數字。Douglas Clark認為,這可能反映出外國實體更加瞭解中國的專利制度,越來越多企業在待審時先申請新型專利,為在等待發明專利授權期間能提前為法院訴訟留下了操作空間。
圖1、 2010到2020年中國法院外國原告案例增長趨勢(依專利類型)
資料來源:CIELA
如表1所示,每年提交的發明專利案件中,外國原告只占一小部分,中國國內原告占訴訟的多數,這並不意外。本地公司更有可能在中國國內市場採取積極的作風,發起投機性的訴訟,試圖取得主場優勢,而外國實體在傳統上則採取保守的立場。
外國和本國原告的發明案件之勝訴率
這些行為傾向也影響著勝訴率。表2比較外國和本國原告的發明案件的勝訴率。2015到2019年間,外國原告的平均勝訴率為84%,本國原告則為67%。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國內原告更有可能在訴訟中碰運氣,而外國企業除非有很高的把握,不會輕易告上法院。
值得注意的是,勝訴率並沒有考慮到無效的問題,根據經驗,大約有一半的案件敗訴的原因是因為專利無效。
表1、2010-2020年發明專利案件本國/外國原告之比較
Year |
Total |
Foreign
plaintiff |
Domestic
plaintiff |
Foreign
plaintiff (%) |
Domestic
plaintiff (%) |
2010 |
74 |
14 |
60 |
19% |
81% |
2011 |
73 |
16 |
57 |
22% |
78% |
2012 |
86 |
25 |
61 |
29% |
71% |
2013 |
120 |
26 |
94 |
22% |
78% |
2014 |
177 |
35 |
142 |
20% |
80% |
2015 |
171 |
20 |
151 |
12% |
88% |
2016 |
189 |
40 |
149 |
21% |
79% |
2017 |
260 |
52 |
208 |
20% |
80% |
2018 |
429 |
67 |
362 |
16% |
84% |
2019 |
296 |
68 |
228 |
23% |
77% |
2020 |
284 |
26 |
258 |
9% |
91% |
資料來源:CIELA
圖3、發明專利案件本國和國外原告勝訴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