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鴻海"美國製造"之路:(四) 威州敗選 鴻海出現新挑戰

瀏覽次數:2202|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表於 2018年11月8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鴻海"美國製造"之路:(四) 威州敗選可能影響鴻海100億美元計畫?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出爐(2018.11.7),威斯康辛州現任共和黨籍州長華克(Scott Walker)連任失利,敗給民主黨候選人艾佛斯(Tony Evers),該結果是否影響鴻海在威州當地投資100億美元的布局?
 
據外媒報導,威州選民這次選舉最關心醫療相關議題,主因Walker任內引進鴻海集團投資設廠並補助,恐引起排擠歐記健保取得10億美元給付機會而落敗。
 
當時,Walker為爭取鴻海到威州投資設廠,而承諾提供30億美元賦稅、水電優惠和其他「依據目標達成的表現」而給予的補助,使威州地方政府又加碼提供7.64億美元補助。該投資案獲威州議會通過並立法完成,因此,鴻海計畫應不受影響。
 
然而,艾佛斯在競選期間曾放話,華克給鴻海的減稅條件過於優惠,他若當選將重談條件。他也曾表示,將解散參與鴻海招商的威斯康辛經濟開發公司(Wiscons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ion;WEDC),還說將檢討核發給鴻海的空污、廢水排放許可。也就是,可能重新檢討允許鴻海工廠廢水排放到附近的濕地,從附近的密歇根湖每天抽取多達700萬加侖。將來,Evers將會制定關於空氣污染,水污染以及最重要的取水的新規則,這可能對富士康在該州的運營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鴻海8日發布聲明指出,該投資計畫不會改變,並期待與新州長及其團隊合作,以確保經濟的果實繼續成長。
 
雖說,鴻海的威州投資計畫不變,然而,鴻海原先計畫在威州投資大型LCD面板 (10.5代廠),可能改為規模較小的中小型面板 (6代廠)以迎合iPhone美國生產製造的需求,但尚未獲證實。由於,面板市場競爭主要來自中國的業者,使得鴻海可能改變最初的計畫,調整威州廠以所謂的“AI 8K + 5G”為主,這意味著僱用人力以10%的裝配工人和90%人力
專注8K+5G生態圈相關的人工智慧與技術研發等知識工作,可能嚴重依賴自動化而降低僱用當地人力。甚至,最近傳出鴻海將大量調派中國工程師赴美,以解決當地招聘人力不順的問題,因而引發威州出錢雇用中國勞工的不滿聲浪。雖然,最後鴻海出面否認此事。

鴻海集團在美國威州之新進展
 
鴻海持續推動威州創新中心建設計畫,目標將在拉辛郡構建智慧城市試驗場域,預定2018年10月16日在當地召開座談會,至於工程發包提案則預定10月25日上午10時截止。鴻海富士康美國戰略計畫總監Alan Yeung在新聞稿中提到,鴻海集團目標在當地打造智慧工作空間,與集團在當地的計畫、招募人才需求結合,推動在當地做為智慧城市場域的願景。
 
鴻海集團預定,初期在當地招募數千名員工,地方政府人力資源相關管理單位也籌備工作小組,協助企業人才調度戰略需求,其中Gateway學院與鴻海富士康合作,目標滿足當地製造與技術領域雇主的需求,同時增設先進製造學位及供應鏈管理學位、機器人技術相關學習課程。已同時,在美國啟動百萬美元獎金的智慧城市創意競賽,預定至10月31日止,該計畫也是鴻海富士康培養人才,以及催生「威谷」巨大創新機會的一部分。
 
在人才招募上,至明年底有約2,000名員工在園區上班,同時在2020年底前建置液晶顯示器面板產線,期盼在2023年達成創造1.3萬個工作機會的承諾。
 
結語
鴻海威州廠能否成功布局,達到三贏(當地居民、新州長團隊、鴻海)的局面是關鍵。如此看來,未來,重新溝通的成本仍不可避免,鴻海美國製造之路,仍是非短期可期的。(726字;圖1)
 
 
參考資料:
What a new governor means for Wisconsin’s controversial Foxconn factory. The Verge, 2018/11/7.
 

本站相關資料:
1.
鴻海進軍半導體產業….從設計到製造一條龍
2.鴻海"美國製造"之路:(一)富士康投資100億美元建LCD工廠
3.鴻海"美國製造"之路:(二) 聯手Rockwell共建IIoT生態體系
4.鴻海"美國製造"之路:(三) 投資美國、加碼中國
5.布魯金斯發布美國的先進行業趨勢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