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電動公共汽車到2025年將佔全球50%市場

瀏覽次數:769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表於 2018年2月13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電動公共汽車到2025年將達120萬輛
 
電動公共汽車將是未來Smart Cities很重要之一環。全球道路上將近一半的市政公共巴士(Electric Bus)將在七年內電動化。尤其,中國強大政策扶植,希望減少城市污染並支持國內製造商,因此中國有望在電動公共巴士佔據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報導,預計全球電動巴士將從2017年的38.6萬輛增加到2025年約120萬輛,相當於全球城市公共巴士車隊的47%,增長了三倍以上。而中國地區的公共巴士電動化高達99%。
 
雖然,電動巴士比柴油或燃油天然氣更為昂貴,但是考慮到燃料和維護費用,電池供電的巴士已經可以降低總體成本,而且預計到2026年電池價格的下降將使一些電動車型的前期成本與柴油版相比具有競爭力。
 
公共巴士是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它們服務於常規固定路線,十分符合電氣化的理想選擇。全球各地的城市越來越多地將電動巴士視為減少當地空氣污染的一種方式,巴黎和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在未來幾年設定了轉向零排放巴士的目標。美國加州最城市如洛杉磯和聖荷西,敦促該州環境監管機構引入激勵措施以推動電動巴士,從柴油或天然氣的巴士轉向電池驅動的公共汽車。


全球電動車市場的2017年全年銷量,超過122.3萬輛,較前年大增58%。其中以車型來看,陸牌北汽EC系列表現最為搶眼,全年銷量7.8萬輛,全球第一,特斯拉Model S位列第二。全球電動車市場也幾乎成為了特斯拉和大陸車汽的舞台,前八名就有北汽、奇瑞、五菱、江鈴、比亞迪五個品牌的6款車輛入榜,其餘兩者都是特斯拉。另以品牌區分,2017年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前兩名都是大陸品牌,分別是比亞迪和北汽,市占率分別為9%和8%。國新辦30日發布數據也稱,2017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大陸登記新能源車輛達180萬輛,占全球的5成以上,並已有4家企業進入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前10名。
 
中國已經制定了最積極的清潔能源的公共汽車部署目標。中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業者比亞迪,在中國政策扶植之下,從2016年的電動及油電混和車100,183輛增加到2017年的128,000輛,該公司的巴士現在在全球200個城市運營。
 
中國電動客車市場仍然由宇通和比亞迪兩大公司主宰。至於中國純電動客車,2017年的銷量約為89546輛,比2016年115700輛的銷量有所下降,同比下降了23%。據報導,銷量下降是由多個因素造成的,主因於中央和地方政府對電動客車的補貼減少。也就是說,中國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受到政府政策和補貼結構的影響很深。若2018年電動汽車補貼將大幅減少,這造成2017年末需求大幅增長。


我國工研院打造的是自動駕駛中型巴士,整合個別感測技術如光達(LiDAR)、雷達,及感測器資訊融合技術在內,透過深度學習影像辨識技術,就像車輛的眼睛,行駛時可對週遭物件即時感知相對位置、速度、近端軌跡等,並具備事件推理能力。吸引國內大廠加入計畫,包括中華電信(2412)、宏碁(2353)、明泰(3380)、光寶科(2301)、瑞昱(2379)、車王電(1533)、鼎天(3306)、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等170家業者均與會參與。(861字;圖1)
 
 
參考資料:
Electric Buses Will Take Over Half the World Fleet by 2025. Bloomberg, 2018/2/7.
China Plug-in Sales for 2017-Q4 and Full Year. EV volumes.com, 2018.


本站相關文章:
1. NAVYA這輛自動駕駛公車上路一小時就發生車禍
2.中國電動車將聯網 5年達500萬輛
3.CES 2018展示智慧城市,看見趨勢與商機
4.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正式啟動
5.生活智慧化 全面感測商機大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