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對台灣企業之影響:(四) 兩岸工業用機器人產業政策之觀察

瀏覽次數:1084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張小玫 Hsiao-Mei Chang 發表於 2016年8月23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對台灣企業之影響:(四) 兩岸工業用機器人產業政策之觀察​

圖一、全球主要國家工業用機器人密度與兩岸機器人數量

近年來,工業機器人與設備自動化成為工業發展的重心,不管是半導體、面板、食品、網通…等,各種勞力密集產業積極尋求更高效率生產方式,試圖以機械化取代大量人力,讓多餘資金能夠聘請更多研發、管理人才,不僅降低人力成本也提高生產效率。
 
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發展至今,已有許多廠商占據重要地位,包括瑞典的ABB Robotics、日本的FANUC、Yaskawa、NACHI、MITSUBISHI、德國的KUKA Roboter、美國的Rockwell Automation、AdeptTechnology、義大利的COMAU、中國的首鋼莫托曼(Motoman)機器人公司、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機器人仍無法完全取代人力
機器人雖可相對替人類提高工作效率,但(1)在傳統人力在後端工作流程,以及雲端數據分析等工作,仍無法被機器人取代。(2) 更需要具備經驗的管理人員與資深員工,調整最佳化、遠距監控與調度機器人,才能讓自動化生產維持穩定。(3) 機器人在重覆與單調的作業,縮短產品的生產時間與流程,但也須搭配視覺辨識,才能實現與人類相當的「手眼協調」。
 

中國對機器人應用的優惠補貼15~30%

中國在『中國製造2025』政策支持之下,對機器人應用的實施優惠補貼。廣東已啟動機器人産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將從全省159家機器人重點製造企業,選出重點支持15家龍頭企業,並通過建設三個智慧製造研究院,進行科研攻堅、技術突破。廣東要在搬運、拋光、打磨等勞動力強度比較大的生産環節方面,率先使用機器人,讓工業機器人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2015年,廣東省獲得3億的資金以事後獎補的方式,對採購機器人的價格,給予15%到30%的補貼;2016年
針對降低企業成本負擔,大陸中央再推出新舉措。大陸國務院2016年8月22日公布《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將在6大方向發力以降低企業綜合成本,具體措施包括:全面推動營改增試點,年減稅額將達50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並提出要支援有發展潛力的實體經濟企業之間債券轉股權;對於目標任務,方案指出要在3年左右使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2016年中國已有77個地方政府推出鼓勵發展機器人的優惠政策。深圳每年補貼7600萬美元(24.5億元台幣)支持機器人產業,廣東省2016年也將提供5500萬美元(17.7億元台幣)補貼,其他還有對相關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的投資及補助企業將生產線由高成本人力轉換為機器人。

事實上,目前中國企業使用的工業機器人70%從國外進口,而國產的機械人也有70%的零組件是進口。所以,中國政府其實是靠砸錢在全球機器人市場拿下高市佔率。中國機器人製造發展的最大技術問題,仍在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技術無法掌握,主要是減速器、傳感器、伺服電機和運動控制器這四個方面存在技術瓶頸。


『中國製造2025』對於機器人產業規劃

為因應勞力成本高漲及人口老化衝擊,中國對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的需求在未來10年內仍將持續增加。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指出,2015年,中國每一萬名工廠工人中,只有36台工業機器人,密度於全球排名第28名,在官方大力推動下,2020年時,每一萬名工人將達150台機器人,排名擠進前10名。接下來中國發展機器人目標在於提高工業機器人產業鏈核心零組件自製率,及尋找服務機器人需求的切入點。
 
需求:
● 預計202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15萬台,保有量達到80萬台。
● 預計2025年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6萬台,保有量達到180萬台。
● 預計203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40萬台,保有量達到350萬台。 

2020年目標:
● 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50%
● 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率達到 50%以上
● 培育出 2-3 家年產萬台以上、產值規模超過百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 新一代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2025年目標:
● 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70%以上
● 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率達到 80%以上
● 自主品牌服務機器人實現產業化及普及應用
● 有1-2家企業進入世界前5名行列
● 新一代機器人樣機研製成功,進入示範應用

2030年目標:
● 自主品牌服務機器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新一代機器人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 

目前,中國登記在案的機器人企業已超過500家,並有逾40家的機器人概念上市公司掛牌。現階段中國自行製造機器人的成本過高,不利整體產業發展,因此十三五規劃的出台即是要解決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基礎薄弱、關鍵核心零組件依賴進口、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滯後等問題,期能在2020年同時達到關鍵零組件自製化與外銷中國製高階機器人產品的目標。


我國從「2015 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計畫」到「五大創新產業計畫」

2006年經濟部啟動「2015年台灣產業與科技整合研究計畫三年計畫」,其中機器人正是其中一項關鍵技術。後來隨著工業4.0概念,2015年為加速產業創新、加值轉型與產業加值化而推動「生產力4.0發展方案」,接著2016年5月蔡政府就任後,行政院長林全於7月21日在行政院會聽取經濟部「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報告後表示,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是政府五大創新產業計畫之一,也是總統的重要政見,目的是希望讓我國成為全球智慧機械及高階設備關鍵零組件的研發製造中心。其中,機器人產業相關智慧技術更是標列的關鍵技術。
 
圖二、建構智慧機械產業生態體系

資料來源:行政院會後記者會(第3507次會議),2016/7/21

台灣機器人相關業者​
台灣廠商挾半導體與工具機長年以來研發與技術能力,近幾年也開始慢慢嶄露頭角。機器人概念主要是屬於工業電腦類、機械自動化設備及系統。我國主要相關廠商,如下:

圖三、工業機器人產業地圖:台灣廠商


鴻海積極發展「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等七大領域,響應大陸當地的「機器換人」專案項目,鴻海集團宣布旗下富士康部分生產作業70%由機器人(手臂)操作,以一台機器人成本人民幣約10萬多元計算,仍低於三個工人一年人民幣15萬元的成本,加上機器人使用壽命約三年以上、運作一年即可回本,也更安全。鴻海自行發展的機器人部隊有4萬部,且包辦70%的機械類製程技術,目前集團在鄭州、昆山與深圳等地實現自動化工廠。其中,鴻海集團宣布旗下富士康自行研發的「Foxbot」工業機器人今年(2016)將首度擴大中國商用布局,從「自用」走入「對外販售」,並以年產量突破1萬台銷售到商用市場。

結語

事實上,工業機器人包含許多台灣本土廠商已具備關鍵零組件技術,包括:機器人機電設備、感測元件、多軸機械手臂、人機界面等等。政策扶植智慧型工業機器人,同時也將帶動3D視覺感測、大數據分析等新興技術。
 
因應全球人口老化及人力短缺議題,同時為應對全球工業升級浪潮下的產業合作新局,台灣提出「生產力4.0」政策,大陸則提出「中國製造2025」,兩岸如何在彼此政策間尋找對接合作契機,避免惡性競爭,成為思考重點。(2506字;圖2;表1)


參考資料:

廣東將加大機器人採購補貼 重點扶持15家龍頭企業,人民網 2016/1/27
鴻海機器人部隊 進軍商用,經濟日報 2016/8/9
中國大陸《中國機器人產業規劃》:10大標誌性產品,科技產業資訊室 2016/4/11
林揆:推動智慧機械產業發展 打造中臺灣為全球智慧機械之都,行政院新聞傳播處 2016/7/23

China seeking to join the Top 10 robotics nations by 2020, IFR Press Release 2016/7/26

國務院關於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務院 2016/8/22


本站相關文章:
  1. 工業機器人進入成長期,未來三年中國需求量成長兩倍
  2. 韓國三星集團積極投入汽車與工業機器人之觀察
  3. 高反應能力智慧機器人全新登場-建構台灣機器人產業鏈
  4. 鴻海Pepper機器人公司「沛博科技」 正式成軍
  5. 2016漢諾威工業展報導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